政策善意,关键要落到实处

政策善意,关键要落到实处

摘要:武汉市宣布,从6月3日起,将面向全市开展公租房租赁资格申请,并首次打破户籍限制,对外来务工人员给予同等待遇。(5月26日新华社)   在公租房分配上,武汉首次打破户籍限制,体现出制度设计上的善意,让城市接纳外来工有了更多的公平。

武汉市宣布,从6月3日起,将面向全市开展公租房租赁资格申请,并首次打破户籍限制,对外来务工人员给予同等待遇。(5月26日新华社)

在公租房分配上,武汉首次打破户籍限制,体现出制度设计上的善意,让城市接纳外来工有了更多的公平。同时,公平的政策导向,可以形成吸引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公租房建设的格局,有利于破解公共财政单一投入不足的难题,有利于多渠道扩大公租房建设的供给量。

近年来,各地在保障外来务工者待遇上,各类新政不一而足。但遗憾的是,不少地方始终没有跳出“以证管人”的窠臼,一纸户籍决定着公民不同的社会身份,最典型的莫过于不同户籍人口在社保待遇上存在的差异。

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体成员间公平与平等所必需的手段。事实上,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允许人口自由流动、将自由迁徙视为公民的一项正当权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城市也需要农民工等外来人口的“新市民”,这些人的生活也是城市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住房问题城市理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公租房是解决困难家庭和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民生事务,公平、公正是其中最起码的原则。同样,每个纳税人都有权要求政府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及公平有效的公共管理、服务。武汉市公租房租赁上打破户籍限制,对外来务工人员给予同等待遇,便是一种以普惠为最终目的的政策善意——不仅是政府在外来人口管理制度上的理性转身,更传递了可贵的公共善治理念。

当然,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享受到公共善治的红利,仅靠一纸文件还不足以落到实处。政府必须因地制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既降低外来工享受公租房的门槛,又应当精细化地设立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公租房的分配比例,确保新增公租房能成为这一特殊群体的安居之所。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