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幸福感”

公务员的“幸福感”

摘要:不可否认,一些公务员在谈论到“幸福感”不那么高时,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认为工作压力大。古人尚且有这种认知,今天的党政机关公务员理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一旦超越封闭狭隘的个人视野,“幸福感”就会大大增强。

一个心理研究所与一家招聘机构联合发布了名为《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其中一项“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显示,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于是近日的网上又热议起了公务员的“幸福感”。

林林总总的“拍砖”,集中在两层意思。一是认为这样的“调查报告”缺乏权威性,调查只有9072名网络受访者,政府机关、非营利机构、科研人员在其中的比例只有2.7%,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就少了说服力;二是既然公务员“幸福感”如此之低,何以每年的公务员招录会这般地吸引浩浩荡荡的考生,这不是自相矛盾?

对于公务员的“幸福感”是不可以一概而论的。“幸福感”是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幸福与否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幸福感”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具体到每个鲜活的个体上,感受也不尽相同。公务员中有没有觉得“幸福感”低的,甚至认为糟糕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公务人员在生存中都面临着诸多的考验,从而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同感受。比如,一些公务员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向上要受领导管制,向下要被群众监督;有些基层公务员每天与民生的“急难愁”打交道,觉得自己整天非常辛苦和劳累。还比如,一些机关或人浮于事,或事浮于人,或缺失公平,也会让一些公务员感觉干得多不如干得少,干得好不如不干事,甚至因机关不正之风造成“老实人吃亏”。诸如此类,倘若恰巧遇到“幸福感”的“受访调查”,一些公务员作出“不满意”的回答,也在情理之中了。

幸福的主观性极大,这似乎是中外研究者的共识。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教授吕特·费恩霍芬是积极心理学专家,把幸福定义为“对生活的主观欣赏”。中国古人说:“心若苦时人便苦”,讲的是同一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对幸福的感受。

不可否认,一些公务员在谈论到“幸福感”不那么高时,其中一个因素就是认为工作压力大。尽管政府机关这个行业属于“铁饭碗”,某些待遇也优于其他行业,但由于责任承担度的日益提高与强化,公务员普遍感觉压力不断增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认识和对待压力,是公务员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人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好比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能喷射出美丽的水花,公务员有压力,干事才会更有动力,为民办事才会更给力。公务员如果处处都只是为自己,总是纠结于一己成败得失,再多的物质财富,再优的履职待遇,也只是平添内心的空虚。共产党人执政为民,为的不是一己私利,而是百姓福祉。公务员的“幸福感”,不能功利地停留在自己的“帽子”和“位子”上,更不能执着于权位、金钱、享乐,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可见,公务员校正“幸福感”的价值取向,显得格外重要。

幸福人人向往,但幸福的追求却各有不同。公务员要追求怎样的幸福,又该怎样追求幸福?“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为政者的忧患辛劳之中,往往生长着百姓的幸福安乐。古人尚且有这种认知,今天的党政机关公务员理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一旦超越封闭狭隘的个人视野,“幸福感”就会大大增强。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