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快转变重庆经济发展方式

论加快转变重庆经济发展方式

摘要:当前,重庆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节点。积累能量,就是以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为驱动力,强化创新支撑,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当前,重庆正处在夯实基础、积蓄能量、调整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节点。这一判断,是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抉择在重庆的具体化,是对重庆发展形势、任务、路径、要求的集中概括。

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

从内部看,直辖以来,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重庆经济年增长率连年处于全国及西部靠前位置,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459亿元,人均G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总体迈上了一个台阶,奠定了科学发展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一些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如: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结构优化仍有较大差距,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比重偏低,民营经济发展不快,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内生动力、活力有待增强,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等等,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从外部看,世界经济真正复苏尚需时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站在这样一个希望和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节点,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加倍努力,切实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努力实现重庆科学发展。

围绕主题、稳中求进,努力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跨越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也是解决重庆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要在夯实基础、积累能量、调整结构上下功夫。

夯实基础,就是以构建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壮大实体经济这个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要壮大工业经济。把发展工业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产业链整合发展,既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既做大做强,培育发展一批“十百千亿级”大企业集团,又扶小扶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

要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立足本地特色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区域特色,选准优势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要做强服务业。把握服务业战略特性,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并重,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聚集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发展在地金融和离岸金融,打造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发展云计算、物联网、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提升物流支撑能力,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商贸、流通中心。

积累能量,就是以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为驱动力,强化创新支撑,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要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从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出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健全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财税金融体制,增强市场经济主体的动力和活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深化改革中释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能量。

要扩大开放。着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出口与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从利用国内资源占领国际市场为主,向配置全球资源开发全球市场为主转变,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聚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能量。

要创新驱动。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完善激励保障创新的财税、金融、产业政策体系,培养造就素质一流、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统筹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创新发展中凝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能量。

要扩大内需。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上,按照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引导社会投资向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更多投向农村和“两翼”地区,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中积累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量。

调整结构,就是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更好地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的手段,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结构均衡协调、要素结构高效合理。

要正确处理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在着力做大总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要正确处理投资、出口、消费的关系。在稳定投资的前提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收入调节、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提高消费增量,着力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进一步增强消费、出口的拉动作用,“三驾马车”协调驱动,使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积极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完善区域内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打破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从根本上解决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提高能力、改进工作,主动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把握这一关键节点,需要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就是要自觉适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新要求,增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重庆科学发展。

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为民发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转变,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牢固树立世界眼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不断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提高发展质量、扩大发展空间、拓宽发展道路;不断探索绿色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美丽重庆。

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完善推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产业政策体系,不断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协调利益的能力、解决民生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在转型过程中妥善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利益,不断增强推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进一步创新考评体系。必须建立体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发展绩效考评体系,从注重经济数量转向注重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从注重短期指标转向注重可持续发展,从注重单一经济指标转向注重考核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确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价值导向和工作导向。

(作者单位:重庆市理论调研中心、重庆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