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太空授课过程全回顾(3)

我国首次太空授课过程全回顾(3)

实际上,航天员在太空中无所谓上和下的方位区别。不过,为了便于工作生活,航天员们为天宫一号人为定义了上和下,把朝向地球的一侧定义为下,并专门在“下方”铺设了地板。

太空授课第三个项目:太空陀螺运动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演示陀螺在太空中的运动。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实验三:陀螺演示——

高速旋转的陀螺为什么不会倒下?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高速旋转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轴特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这一特性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航天员王亚平取出一个红黄相间的陀螺,把它静止悬放在空中。用手轻推陀螺顶部,陀螺翻滚着飞向远处。紧接着,王亚平取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陀螺,让它旋转起来,悬浮在半空中,再用手轻轻一推,旋转的陀螺不再翻滚,而是保持着固定的轴向,向前飞去。

王亚平介绍说,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特性在航天领域用途广泛。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就装有各式各样的陀螺定向仪,正是有了它们,才能精准地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

太空授课第四个项目:太空制作水膜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王亚平利用水袋和金属圈做成了一个水膜。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实验四:水膜演示——

天宫里有没有“飞流直下”的瀑布?

阳光下五彩缤纷的肥皂泡、能够让硬币漂浮的山泉水,总是带给人们很多遐想。这些都是液体表面张力在发挥着神奇作用。

只不过,在地面上,液体表面张力难以抗衡地球引力的影响,只有经过特殊处理的肥皂水、富含无机盐的矿泉水才能表现出比较强的张力特性。但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液体的表面张力特性便突显出来。

王亚平拿起一个航天员饮用水袋,打开止水夹,水并没有倾泻而出。轻挤水袋,在饮水管端口形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略微抖动水袋,水珠便悬浮在半空中,与天宫一号舱壁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图案交相辉映,更显得美轮美奂。

王亚平笑着说:“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

接着,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一个漂亮的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只是偶尔会甩出几颗小水滴。随后,王亚平又往水膜表面贴上了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这些在地面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象,引起了地面课堂同学们的连声惊叹。

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航天员聂海胜与学生互动。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航天员完成太空质量测量、太空单摆运动、太空陀螺运动、太空制作水膜、太空制作水球等实验,向青少年讲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学生进行互动。神十航天员与地面课堂学生互动交流,回答了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措施、航天员对抗失重方法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