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照镜子”, “正衣冠”。正衣而后 “冠”,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是党员严明纪律、正视矛盾、触及思想、端正行为的重要举措。
党员干部“正衣冠”,绝非只是让自己外表光鲜、服装整洁、举止端庄这么简单。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正衣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因为“正衣冠”主要是党员干部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纠正,来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如何“正衣冠”?关键还是要严于律己,重形象,善反省,敢改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一个无私奉献、勤政为民的共产党人。
要有珍惜党员形象的自重意识。历经90多年风雨磨砺、传承积累,中国共产党人塑造的光辉形象就是荣誉,就是生命,就是方向,值得全体党员干部倍加珍惜,自觉维护。然而,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安逸生活,使部分党员干部身份意识淡化,党性觉悟退化,持身不严,衣冠”“ 不正,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个别的还相当严重。正衣冠”“ 正是纠“四风”正作风、解决党员干部形象不佳的良药;反过来,认清共产党员形象的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增强积极性主动性,自我加压,更好地“正衣冠”。党员干部只有增强自重意识,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应有形象和神圣职责,讲究人格,注重品德,珍惜名誉,爱惜形象,才能怀着对组织、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正衣冠”,才能持之以恒“正衣冠”,也才能始终保持良好形象。
要有常反省勤拂拭的自律意识。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正衣冠”, “吾日三省吾身”,时时“ 就要 “勤拂拭”,日积月累,逐步达到“无尘埃”正衣“冠”的目的。在现实生活中,严重的贪污腐败毕竟是个别情况,对大多数党员干部而言,“衣冠不正”往往是一种向往享乐的思想、“得过且过”的懒散、随波逐流”“ 的消极、服从“潜规则”的陋习,久而久之,有点微尘、“ 衣冠不正无伤大雅”的模糊认识就形成了市场,就可能会使党员干部在“正衣冠”的过程中盲目自满、降低标准,影响活动效果。有道是“祸患常积于忽微”,党员干部要增强自律意识、勤于拂拭,经常问一问自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经常审一审自己的言行有无与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一致;经常查一查理想信念是否坚定、道德节操是否秉持,有没有与党的纪律相违背。只有在思想上警醒自省、行为上勤于拂拭,时刻绷紧自我完善这根弦,才能做到衣冠正、行为端。
“衣冠”代表着形象,反映出风气,是民心向背的“指示灯”。在“正衣冠”过程中,只要干部放下身段到群众中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与群众打成一片,就可以接地气、通灵气、有生气, “衣冠” 作风正,身正、 正、 获得群众的真心支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