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的病根到底在哪儿

国足的病根到底在哪儿

摘要:国足的“耻辱”表现再次成为全民吐槽的对象,一连数日,批判声犹如狂风暴雨,“阴谋论”更是铺天盖地。中国足球的声名现在跌落到谷底,很难再“对付过去”,也别想再“糊弄自己”,已经到了非检讨、非变革不可的时候。

国足的“耻辱”表现再次成为全民吐槽的对象,一连数日,批判声犹如狂风暴雨,“阴谋论”更是铺天盖地。

国足输球不是新闻,但能被替补阵容的泰国队踢成鼻青脸肿的1∶5,且全场状态“浑浑噩噩、毫无斗志、一盘散沙”,依然“不可接受”、“很不正常”。愈发糟心的是,蹊跷惨败的责任谁来负、怎么负,至今也没有个明确说法,对球队失去控制的主帅表示不会主动请辞,“用眼神防守”的球员则声称“已经尽力了”。满地鸡毛,令人唏嘘:如果知耻而无后勇,或者干脆连耻都不知了,那失败之后恐怕还是失败。

要说13亿多人凑不出一支腿脚利索的足球队,谁也不会信,可输球又丢人的事儿偏偏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着,这回更是丢人丢到家了。至于原因,七七八八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都跟“态度”脱不了干系,而态度,又都跟“利”字脱不了干系,高薪洋帅团队虽毫无建树但似乎还打算继续“混”下去是如此,一干俱乐部“精英”到了国家队就蔫头耷脑出工不出力也是如此。上上下下围绕一堆烂事私心盘算、来回掂量,唯独将职业精神、国家荣誉撇到一边,和那些待遇很“杯具”,但在绿茵场上英勇战斗,一次次用“心之力”征服世界的队伍形成了强烈对比。可以说,“泰囧”一役,看似偶然,却是必然中的偶然,将中国足球商业化过头的“乱”与“丑”暴露得干干净净。

中国足球不差钱,但差心气、差血性、差德行。20年来,由于很大程度上错把职业化简单视为商业化,继而又将商业化无限放大,中国足球被卷入浮躁、功利中不能自拔,不但未能“走向世界”,反倒眼睁睁从亚洲一流沦落到三流境地。一方面技不如人、神经脆弱,这也怕那也恐,每每丢盔弃甲、一触即溃,一方面赌球、假球、黑哨、贪腐横行,乌烟瘴气让亿万球迷失望寒心到了极点。近几年,中国足球因俱乐部挥金如土聘洋帅、买外援在国内外引发不小震动,可喧腾热闹一番回头再看,砸钱打造的实力画皮往往一戳就破,连渣儿都不剩。

把足球完全当成一门生意,球能踢得好才奇怪。事实证明,那种“金元挂帅”、急功近利的商业化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就是条死胡同。结果必然是管理者、参与者再到具体球员,大家都抱着赚大钱、“抄一把”的心态投入其中,没有为国征战的概念,没有竞技体育的姿态,一门心思都在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行业利益上打转,踢成什么样全看合算不合算。更要命的是,那种“短平快”出成绩、见效益,恨不能一夜之间动漫式“原地满血复活”的想法,让大量资源投向“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最本质的苦练、苦练、再苦练被忽略了,最基础的草根足球和青少年足球培养被架空了。

中国足球的声名现在跌落到谷底,很难再“对付过去”,也别想再“糊弄自己”,已经到了非检讨、非变革不可的时候。这种变革不是一片骂声中匆匆炒掉洋帅甲,再没事人似的敲锣打鼓换上洋帅乙,更不是继续一掷千金火线请几个大牌外援来充门面、搞代言,而是要把金钱和精力老老实实花在刮骨疗伤、“十年树人”上头,花在重建整个行业的精气神和荣誉感上头。追查“内鬼”,但更多追问“内心”,中国足球才能真正找到出路和尊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