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政策红利”

正确看待“政策红利”

正确看待“政策红利”

—— 二谈促进苏中崛起   

当前,苏中发展再次起跑——

省委省政府6月初隆重召开了苏中发展工作会议,近日又正式公布《关于推进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的意见》。这明确了省委省政府推动“苏中崛起”、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新部署,明确了苏中新一轮发展的新要求、新定位、新任务。同时,也明确了诸多高“含金量”的新政策、新措施。

放眼苏中未来发展,丰厚的“政策红利”令人期待。不过,对“政策红利”,我们也应有正确认识。

毫无疑问,一个区域的发展需要“政策红利”。政策就是发展的推动力,就是发展机遇。深圳开放,浦东开发,皆从政策扶持起步。如今,江苏的发展享有诸多得天独厚的政策。从国家层面看,我省面临“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这样3个国家战略的“叠加机遇”,国家大政策、向上争取来的特殊政策、省里的配套政策,无疑都会对地方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从全省层面看,省委、省政府在本世纪初就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并分别给予具体扶持政策,比如在苏中启动实施了“沿江开发”战略工程,对苏北采取了“一市一策”,这犹如“釜底加薪”, 带来的,是两大区域的快速发展。

然而,必须看到,“政策红利”不是等来的,而是创来的。优惠政策、特殊政策固然可以快速推动地方发展,但是如果政策“助推剂”不能点燃地方发展的“内生动力”,这种推动就只能是暂时的。苏北有位领导干部曾比喻说,政策是一口可供直接使用的“水缸”,更是一口可以深度挖掘的“水井”。“水井”再深,也有挖掘到底的时候。尤需警惕的是,倘若陷入“唯政策论”,只知伸手“要优惠”,躺着“等政策”,好政策反而会成为泯灭发展斗志的“惰性气体”;即使得到了政策“水井”,也只能望井止饮,守着水井喊口渴。

回首过去,江苏的发展不是等政策等来的——发展乡镇企业,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闯”出来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借助浦东开发开放“抢”出来的……因此,“苏中崛起”除了需要政策助力,更需要这种“不论有无优惠政策,依然奋力‘闯’‘抢’”的精神。毕竟,扶持政策不是灵丹妙药,即便有了,也要“不比政策比工作,不比条件比干劲”,这样才能让政策真正落地,创出更大的“政策红利”。而没有实干苦干,一切政策皆是空洞的“红头文件”。

苏中崛起,乃至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红利”,更需要“改革红利”、“创新红利”。政策产生红利,改革便是最大红利。改革的空间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没有扶持政策,要靠改革创造机遇,激发动力;有了扶持政策,更要靠改革拓展机遇,释放动力。推进苏中新一轮的发展,我们必须勇于改革,切实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为发展添力,这样,才会收获更为丰厚的政策红利、发展红利。

政策产生的红利是短期的,创新产生的红利才是长久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和省里给苏中的最大政策,就是先行先试。苏中的干部群众,不会满足于既有成绩;发扬敢为人先、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大胆创造、大胆实践,允许试验、宽容失误,就一定能够创新创造出更多可持续红利,取得更大发展。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