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将学习贯穿始终。历史从来是在挫折中轰隆前进的。毛泽东同志讲,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贯穿党的历史,所付出的学费就是千千万万人的英勇献身。毛泽东曾描述一生中打过的败仗。的确,遵义会议请回来的毛泽东不是一尊万无一失的神,而是一位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人。从土城战斗失利后立即放弃北上渡江计划改为西渡赤水,到古蔺、叙永一带受阻马上采纳彭德怀、杨尚昆的建议改取川滇黔边境。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是否能够发出神一般的预言,而在于是否能够迅速修正自己的失误,然后迅速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以实事求是作为共产党人最富生机和最为鲜活的灵魂。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根据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学习群众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李克强总理曾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都艰难。新的形势赋予学习新的含义,那就是围绕群众利益,打破局部利益,把能否围绕多数人利益主动营造新的利益格局做为检验学习成效的标尺。一定意义上讲,面临国际国内对我们党执政的考验和挑战,我们是在陌生的环境里执政。为此,学习同样要有付出,甚至牺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学习贯穿各个环节。结合我区实际,应围绕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为目标,以党章为抓手,以强化支部功能为突破口,加快党员队伍自身建设步伐。
(一)强化育德功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靠信仰凝聚起来的先进政治组织,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基础和提前。所以要把坚定政治信仰作为衡量干部政治品德的首要标准。一是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任务首先在支部层面落实。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的同志,研究学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党的十八大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8500多万党员的教育培训,400多万党组织是责任主体。他们的理论功底、知识贮备、对执政规律的深化、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及政治灵魂的塑造,都要在支部积累、提升和形成。因此,基层组织是完成这一伟大工程的责任主体,各级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二是加快思想理论最新成果的推广普及。理论是信仰的载体,也是产生党性问题的总根源,是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本质力量”的基础。中组部“3十1”考核体系要求,考察领导干部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把理论队伍建设作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重要方面,把加强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政务素质作为优化素质结构的重要导向,要把支部作为守护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聚集和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平台。三是要完善“比德”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强调:“加强中央政治局建设,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看一个干部的德,首先要看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还要看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能否勇于以道德的力量,维护组织的整体价值免受挑战、威胁和破坏。在考察材料中,用个性化的语言具体描述干部德的表现,形成准确鲜明的意见,在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反映出领导班子和干部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的差别。
(二)强化纽带功能。十八大党章规定,密切联系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针对存在脱离群众危险,强化支部的纽带功能十分紧迫。一是要通过支部落实党的任务。党的群众路线是与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密切结合的,因而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支部根植于人民群众,党员是党在人民群众中形象和代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都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宣传贯彻到千家万户。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要使支部成为培养感情的纽带。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持过双重组织生活,才有可能按照党章的要求,在支部这个层面上“建立同志式的平等关系”,领导干部才能经常听得到真话,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群众感情,建立群众观点,支部才能真正成为联系群众、凝聚人心的桥梁和纽带。
(三)强化监督功能。按照中央政治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门会议精神,要加强问责,健全监督体系,发挥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作用,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作风转变。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监督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是党章赋予每一名党员权利,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监督防范体系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一是支部监督要覆盖全体党员。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立足点,强化基层党组织监督功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党员群众对党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进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确保党务公开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稳定大局。二是切实做到党务、政务要向所在基层党组织公开。重大问题要向基层党组织公开。各级党委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把基层组织集体监督意见作为群众了解干部,干部能上能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渠道、依据和理由。三是保障党员在监督中的主体地位。完善述职述廉、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在党支部中定期开展廉洁情况信任投票,突出普通党员在党内民主监督中的主体地位,把监督视为责任和义务,着力解决好人主义盛行、监督上级怕被“穿小鞋”、影响自己前途等问题。经过不懈努力,使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利得到较好落实,党内监督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党的先进性得到充分体现,党员群众的满意度有显著提高。
(四)强化民主功能。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一是在支部中有效落实民主集中制。支部覆盖全党,要进一步提高党内民主生活质量,既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又积极开展思想互助和相互提醒,发扬延安整风等党的集中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的好传统好经验,使民主集中制原则首先在基层组织有效推进,从而实现用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的目标。二是在支部中培养党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不发展经济,不提高人民生活死路一条,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推进民主同样是死路一条。”当前,一些党代表由于缺乏党建知识和理论功底,参政方式、提出的意见建议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没有什么区别。党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常任制、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及党员主体地位的体现,基础性工作均在支部落实,特别是党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更要靠平时支部工作实践的培养和成熟。
(五)强化服务功能。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重大转变。要紧紧围绕这个新定位新要求,深度研究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新规律新特点,提出创建目标、创建内容、创建方式、创建载体及对策建议。研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愿望和诉求,运用利益分析法,提出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分配调节利益关系、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的对策建议。党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引领和管理社会成为强化执政功能的重要特征。强化党支部的服务功能,是针对当前党内存在的“四个危险”和“四风”问题,对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一是要把社会管理能力作为新标准。各级党委应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内涵,立足于服务发展,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立足于服务社会,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立足于服务群众,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立足于服务党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以强化服务来实现党对全社会的有效管理。二是要把科学发展能力作为新标准。考核一个干部的能力,主要看是否能够坚定不移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执政行为的全过程;看是否能够遵循政党的执政规律,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轰轰烈烈的自觉行动;看是否通过强化组织功能,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和各项决策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意识形态领域得到充分体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一切工作在支部落实,在支部见效。支部是党组织的基本单元,支部有力量,党才有力量。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导组副组长、满洲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