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两个问题

广西: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两个问题

重大项目建设事关保增长、保后劲,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西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通过扩大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产业优先发展、交通优先发展,取得了GDP总量跨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可喜成绩,但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不保持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不保持强劲的发展后劲,富民强桂难以实现,更无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广西区位优势和政策叠加优势,创造条件,开辟空间,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优化投资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要,也是强财源、促就业、惠民生的必然选择。我区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不仅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而且经济结构层次低,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二产业大而不强,工业中资源型产业占比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比重过低。从工业产品结构来看,以原材料工业产品居多,先进制造业产品比重小,与全国相比低了10个百分点,产业链条短,产品的精尖度不高。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从我区实际看,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大量进城务工人口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必须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使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更好地带动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从区域发展的结构来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存在龙头作用不强、驱动作用力弱等问题,必须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总之,推进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就要注重发挥重大项目建设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扩大投资、大上项目,把经济总量做大,以增量带动存量调整,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基础、创造条件、开辟空间。

二、用全新思维和超常规举措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步伐,要定位于高端、定位于前沿、定位于科学,努力把事情做大、做精、做巧、做活、做实。做大就是敢超常规,摆脱传统观念束缚,体现大气魄、大手笔、大作为;做精就是要体现精细化,标准、档次要高;做巧就是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借力发力巧借力;做活就是方法活、机制活、体制活;做实就是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去干,确保项目干一个成一个,全面提升保增长保后劲的潜力、能力和动力。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关键在抓落实。近几年来广西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有关资料,2013年自治区层面的重大项目建设目标任务中,重大项目有552项,总投资1.5104万亿元,年度投资2058亿元,今年新开工项目有122项,续建项目共234项。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围绕加快重大产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布局,在现代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下更大力气谋划和引进更多项目。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创新鼓励扶持政策,营造更加公开、公平、透明、完善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开放平台,突出抓好面向粤港澳的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实,深入开展央企入桂、民企入桂、外企入桂等重点专题招商活动,努力引进一批新的企业和项目。围绕项目开展工作,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着力培育一批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加强项目规划储备,确保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档。围绕目标任务认真研究,把目标任务细化到一个个项目当中,实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包到底,明确时限,挂图作战;围绕项目破解资金、土地、环境等难题,融资拓渠道,土地争指标,环境扩容量。对各层面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督查,定期考核,推进不力、工作不实的,严格问责,使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收益。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教授,南宁市签约理论专家)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