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公正用权应怎样编“笼子”?(2)

确保公正用权应怎样编“笼子”?(2)

【关键词】 权力下放

各级行使好自身权力就能有效制约权力

【典型事例】 “团党委没有权,但基层党委(支部)有权。”二营教导员陈宪林在谈士官选取、战士入党、双争评比等事关战士切身利益等问题时对记者这样说。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团党委认为这些方面的权力本来就属于基层,上级党委插手和包揽这些事务是不正常的。可能会有人说,这样一来,营连干部权力很大,岂不被滥用?须知,上级有上级的权力和干预方式,比如民主测评要由机关来做,双争评比的成绩由机关掌握,这些都是当事人涉及到的硬条件。而团党委成员都有对口帮建单位,营连党委(支部)开会研究此类问题时,相关团领导全程列席。如此,营连干部虽然掌握着关键的推荐权,但要想舞弊却是难做到的。

去年底,上级给团里分配了40个上士晋升名额,回收基层上报情况时却只有39个。原来缺的这名是上面一个同志点着名要晋升的,但民主测评不合格,营连党委(支部)都有异议。对此,有人建议团领导做个顺水人情。团党委没同意。党委副书记、团长李福说:“我们这样做不是无情无义,而是要向官兵表明,在热点敏感事务上,属于基层的权力就应当完全交给基层,轻易否决基层意见,就是侵犯基层权利,是上级领导和机关不应出现的作风。”

【理论思考】 是揽权还是放权,是领导作风的重要体现。凡事都想把权力揽在自己手里,除了对下级不放心外,还因为觉得多掌权力会好处多。用这样的作风掌权用权,权力行使必然公正不了,单位风气也好不了。实现权力下放,也是重要的领导方法,它不仅实现权、责、利相统一,也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权力下放,放下的是干预,释放的是活力,激发的是动力。有知名管理学家认为,“为了提高效率和控制大局,上级只保留处理例外和非常规事件的决定权和控制权,例行和常规的权力由部下分享。”这一观点值得借鉴。当下部队出现的“机关不放心,基层不尽心”的现象,正是上级独揽大小权力的结果。

【关键词】 权力监督

只有全方位受监督的权力才不被滥用

【典型事例】 近年来,这个团党委围绕约束权力制定了一系列规则,如《党委议事规则》《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措施》《党委班子廉洁从政规定》等,坚持用制度约束权力。比如在经费使用上,他们坚持党委集体理财,大宗物资一律实行阳光采购,重大工程一律实行公开招标。以副食品采购为例,他们将考察权、执行权和验收权分开,做到看货的不负责定货,定货的不负责买货,买货的不负责付钱。这样就有效防止了某个领导或部门“一手操办”的情况。团副政委、纪委书记吴建军说,在热点敏感问题上,纪委全程监督既是权力,更是责任。士官选取,纪委要下连督导落实;干部提拔,纪委要参与研究方案。他们还建立了党代表联络机制,及时反馈基层官兵意见,通过网络、信箱等民主渠道,实现了对党委机关行使权力的全面监督。

【理论思考】 我们党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为什么总有人肆意滥用权力?说到底,还是约束不力,监督不到位。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必然产生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对权力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并切实付诸实施,让权力在应有的轨道上运行。对权力实施监督,往往被认为是下对上、群众对领导的监督。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各个方面的监督机制,比如领导成员之间的监督,权力部门之间的监督,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等,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就应有对权力的监督,形成全方位监督机制。有人以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实施权力监督是很难的。其实不然,关键是掌权者是否甘于让人监督,只要甘于被监督,完善而有效的监督方式多的是,效果也不容置疑。因此,领导干部要在掌权用权上保持好的作风,就要把自觉接受监督作为基本素养,切实明白,有权力必须有监督,掌握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养成自觉接受监督的好作风。

【专家点评】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原副主任、教授章传家:公正用权,是弘扬优良作风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其执政活动归结到一点,就是代表人民掌握和使用权力。能否按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公正用权,始终是人民群众观察和了解党风的首要看点。同时,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公正用权,才能不断增强弘扬优良作风的自觉性。否则,权力用在歪门邪道上,就从根本上撕开了消极腐败的口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东西都出来了。所以,必须把公正用权作为弘扬优良作风的重要“阀门”来严防死守。

确保公正用权,根本的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如何有效编织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第13集团军某团党委身体力行的几个关键词,即“权力制衡”“权力公开”“权力下放”“权力监督”,是比较管用的。事实上,有了“权力制衡”这一条,就能防止权力被少数人滥用或乱用;有了“权力公开”这一条,就能防止权力在“暗箱操作”中被少数人染指;有了“权力下放”这一条,就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揽权越权侵权行为;有了“权力监督”这一条,就能防止权力在运行过程中走样变味。当然,编织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既是一个迫切的时代课题,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不懈地加以探索。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