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西青转型发展

天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西青转型发展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大决策,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津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天津的城市竞争力、推进转型发展,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具有重大意义。今年以来,西青区委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的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在推动全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取得了新的成效。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增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自觉性、主动性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适应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迫切需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已全面展开,竞争的焦点就是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已成为当前发展的大趋势。目前,西青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期、科技创新的活跃期,特别是在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具备一定基础。同时,区内科技资源丰富,天津大学城、高科技园区和众多科研院所坐落或近邻我区,我区具备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有利条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速的背景下,西青完全有基础、有条件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赶超发展,走出一条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率先之路”。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优势,更加主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跃升。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推动西青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实现西青转型发展,创新驱动是唯一抉择。2012年,我区人均GDP已经超过2.5万美元。根据“现代竞争战略之父”波特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我区正处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从西青工作实践看,近年来,西青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在加大,产业结构不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受资源、环境制约较大;高端项目、大项目、服务业项目储备相对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要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迫切需要由投资拉动、资源依赖、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科技依托、内涵增长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变,尽快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提升西青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西青地域面积小、资源和市场在外。要落实好市委对我区工作提出“要在区县经济做大做强上带头”的重要要求,最关键的举措是要实施创新驱动。近年来,西青大力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有力支撑和引领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2012年,全区投入资金60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00个,135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达到323项,其中22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183家,科技“小巨人”达到249家。西青成为通过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的区县。但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上,还是在产业层次、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效益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是发展水平的差距,更是科技创新水平上的差距。置身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新挑战,落实区委提出的力争通过两到三年努力实现“112345”的目标,我们唯有认准创新驱动这条唯一之路,让创新精神融入西青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之中,才有可能在区域竞争中突围制胜。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科技进步水平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西青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本前提是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关键环节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一是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坚持区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分析问题、研究措施、督促进度。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实施“一企一策”,加大对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支持。不断拓宽转型升级、领办创办、项目引进三条渠道,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和高新技术领军企业及“杀手锏”产品总量不断增大。力争到2015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00家,科技“小巨人”达到400家;培育“杀手锏”产品30个,科技领军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上市企业10家。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的主体。实施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工程,狠抓“调研诊断制定成长路线图、掌握核心技术、帮助开拓市场、强化人才支撑、做好服务聚焦”五个关键环节,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培育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5家,超20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深化与天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关系,借助“外脑”发展;推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通洁高压泵等企业开展技术对接,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升级、设备改造,并研发智能机器人水下清洗等专利技术;引导瑞能电气等企业筹划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促进院士、专家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的结合。

(二)提升全区科技进步水平。区域科技水平提升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前提,必须把科技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一是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平台。按照孵化、转化、产业化一体化的模式,帮助各级各类园区提升承载能力和综合配套服务能力。要在西青开发区规划建设西青创新服务平台。要以优瑞纳斯为龙头,建设占地1000亩的液压产业园,帮助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集群式发展。要加速推进精武镇28万平方米的国际大学科技园建设,为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化提供载体。二是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专利试点示范企业,鼓励专利申请,扩大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目前全区专利授权量达到550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600件,专利试点企业达到272家,到2015年要新申请专利1万件以上。三是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积极探索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生态共同进步的新思路,全面增强区域总体竞争力。实施一批兼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重大项目,带动和引导实验区建设有效开展。

(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的宗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按照高端、高质、高新的目标,加快形成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壮大产业集群。围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等八大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集中集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大、支撑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和知名度高、效益高的名牌拳头产品。今年力争实现工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打造更多的百亿企业和千亿产业园区。二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高端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实施高新技术攀登计划,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速保持在50%以上。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支点,大力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竞争力提升,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使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44%。四要提高现代农业的效益。推动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挖掘农业的生态、观光体验和科技示范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优化服务环境,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保障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大力营造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保障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实处。

(一)完善政策支撑体系。2010年,西青制定出台10项扶持政策,2012年补充出台了创新引导、产学研合作等政策。今年制定出台了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新10条政策措施。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一年1亿元、五年5亿元,上不封顶”的扶持原则,2010年以来,共召开4次政策兑现大会,累计向500余家企业兑现扶持资金2.61亿元。同时专门设立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杀手锏”产品。

(二)培育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创新驱动,人才为本。一是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西青区关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的规定》、《西青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西青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管理服务暂行办法》,打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环境。二是坚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加强与本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探索完善与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办学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北京大学EMBA、高级职业经理人“双证班”和赴新加坡招商干部培训班的办学质量,加快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和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三是大力引进外来高端人才。2013年投入人才发展资金6000万元,加快实施以科技英才“113”聚集工程为重点的六大人才工程,注重借重北京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北京高端高才。定期组织开展“圆梦·西青”高层次人才创业西青行等招才引智活动,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人才保证。

(三)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一是优化政府服务。成立区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全区各街镇配备专职科技副镇长(副主任)。开展处级领导干部“四个一”帮扶工作。353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确定了帮扶发展和转型升级企业对象。积极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促进银企合作对接,目前已累计帮助170多家企业融资近20亿元。二是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海归人员、科技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创业主体创业创新,营造激励科技创新的环境。三是培育创新文化。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培育以“支持大胆探索、包容创新失误”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促进创新文化发展,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文化基础。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