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斯诺登重获“自由”背后的三大疑问(3)

摘要:俄联邦移民局的一纸许可,结束了美国“棱镜”项目曝光者斯诺登在机场中转区长达一个多月的滞留,让他能够正式“走入”俄罗斯,享受自由。

有观点认为,俄美关系已足够糟,所以再坏也坏不到哪去。双方在反导系统和核裁军上的分歧显而易见,而且目前看不任何弥合迹象。尽管围绕一些国际冲突和反恐合作有共同话题,但类似话题正不断减少。对维系双方关系至关重要的经济合作也踯躅不前。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寄望美国等西方国家帮助俄罗斯实现现代化,而现总统普京则将更多目光投向亚太地区。

3

(图片:7月12日,斯诺登(中)在莫斯科会见人权组织代表及律师的资料照片。)

疑问三:美俄会否开启“换谍”新模式?

后冷战时代,美俄之间的间谍战依然在进行,虽然规模已今非昔比,但这种“换谍”模式也未随着冷战而烟消。让世人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7月美俄在维也纳机场的换谍行动:俄罗斯用4名西方间谍,交换10名被美驱逐出境的俄间谍。

而今,斯诺登模式意味着美俄之间间谍的善后模式有了新变化,从略带温情的“交换”蜕变为一定程度的“硬顶”。

这种变化一方面表明俄、美双方公开、私底下的较量未成功“对表”,美国没有祭出像样的东西与俄罗斯进行交换;另一方面,国际舆论和俄罗斯国内民意对斯诺登一边倒的支持让克里姆林宫也不得不掂量掂量。两大因素结合,促使普京再次展现强人风范,让斯诺登不再是机场中转区的浪人。

不过,与传统谍战比,斯诺登事件算是全球谍战戏中的一出“非典型”事件。其一,斯诺登本人非俄罗斯的自己人;其二,俄罗斯并非是主动介入,是斯诺登自己送上门来;其三,即使在俄罗斯情报部门眼里,斯诺登的做法也犯了谍界的“行规”。试问,若是对斯诺登太过友好,一旦俄罗斯自己的人也效仿反水该如何?

正因为斯诺登事件的“非典型性”,俄罗斯处置有其特殊性,美俄之间传统的“换谍”模式不会因此一朝被废。(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