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空间

吉林: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空间

原标题: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十八大以及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其现代发展规律具有社会共建的特殊性,因此在其推进过程中尤需坚持群众路线。

面向基层,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当前,由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战略的提升,以及一系列实践部署的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文化管理及其产品供给体制的深入转换,尚须加以时日,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推进其良性发展的良好的契机。文化管理部门及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更应努力面向群众,深入基层,全面了解、不断发现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使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产品及项目,扬长避短,查缺补漏,有效改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体制机制,同时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拓展新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和空间。

尊重实践,培育群众文化主体。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以及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发展规划,都高度强调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机制的培育。其一,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决策的群众参与机制;其二,完善群众对活动的主动参与模式;其三,培育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群众化、社会化供给模式。我们应当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尊重基层实践,并尊重群众参与权,进一步探索和制定新的文化管理与公共文化产品社会供给制度,废止不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旧的相关文化制度,将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使改革实践在制度层面整合为新的最重要的发展资源。

改进作风,接受群众文化监督。文化建设是国家建设与地方发展的一个基础支撑,文化GDP的分量在政府绩效目标及其考核中成为重要一极,并且其分量日益加重。这方面的工作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规划与绩效目标的设立,应当依据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决策建议;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考核应当高度重视群众的满意度,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产品及项目的运行应当接受群众监督,并使相关实践在制度层面得到落实,而这也成为清除“四风”,使文化建设在健康、阳光的环境下发展的一个良好途径。群众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是否了解,是否喜爱,参与程度如何,对其各种运行方式和效果是否满意,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加以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其制度化的模式及路径,使群众路线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最宝贵的生命线。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