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出硬招实招(3)

标本兼治出硬招实招(3)

在健全制度、常态建设上求保障  

首先,做好完善制度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和分析作风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途径,及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如探索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等,努力形成有利于党员干部作风养成的制度环境,为改进作风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要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这是制度是否有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出台一个制度,哪怕出发点再好,如果让人感觉无法执行、不便执行,最终结果必然是不了了之。改进作风,涉及的范围领域更广,几乎是方方面面,更是要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矫枉过正的现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工作出发,从便于执行出发,疏堵结合、统筹处理,精心设计、逐步完善,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管用、便利的制度体系。仅以开会为例,现在会议过多过滥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既要坚决反对,又要认真分析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科学施策,做到减少会议次数规模、提高会议质量、开好必要的会议之间的有机统一,而不是简单规定一年只准开几次会了事。过去实践多次证明,这样的简单化处理从来无法得到真正执行,也坚持不了长久。其实,开好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还很复杂。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的民权初步部分,就专门阐述了与开好会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凸显了他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视。

再次,加强作风建设,还必须重视做好相关制度的配套完善工作。当前有些作风问题和矛盾,如果体制机制不改革,就很难解决到位,从根本上杜绝后患。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比较注重公职人员特别是政府官员的制度建设,把作风方面的要求和道德方面的考量等,纳入立法范围,为公职人员行为提供了标准和指南,明确了公职人员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也为作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法律支撑。应该说,作风大多是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言行的外在体现,改变作风必须相应改变一些工作中的制度。要把作风建设的要求贯穿到党和政府日常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具体环节,时时处处从严要求,人人事事从严管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如干部考核评价制度、领导班子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等,这样才能给作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