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多次讲过,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时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要永远和群众同甘共苦;在实际工作中,在联系群众时,不得在群众中摆架子。在延安时期,毛主席曾讲过“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事情的由来是这样的:1939年的初秋,毛主席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让教育处长、教育干事、宣传干事和校务处处长一行四人去杨家岭接毛主席。马列学院距杨家岭十来里路,两地之间的中点有一座延河桥。当四人走到桥头时愣住了:毛主席正从对面走来,毛主席扬起手摆了摆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
“哦,四个人,轿子呢?你们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吗?”毛主席认真地说,“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不好?”大家都笑了,毛主席自己也笑了。
毛主席摇摇手:“那不象话嘛,对不对?皇帝出朝,要乘龙车凤辇,官僚出阁,要从八抬大轿,前簇后拥,浩浩荡荡,摆威风。我们是共产党人,是讲革命的,要革皇帝官僚的命,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既要革命,既要和旧的制度决裂,就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路算得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路,不要接送的嘛!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风气,延安作风,我们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经验证明,我党成长壮大,逐步走向胜利,最终夺取全国胜利“从群众观点出发”,这是其中的奥秘之一。从群众观点出发,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群众为着眼点,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为民、务实。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是对延安作风的发扬与光大,这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是我们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的鲜明标志,必将引导我们全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功。
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其根本点就是从群众出发,一切为群众着想。就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着多方面的具体体现。它反映在党内有很强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反映在社会上有很强的社会感召力和社会影响力。它具体地体现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这种先进性,既要由党的整体来体现,也要由党员个人的表现来体现。因此,坚持党的先进性,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民、务实、清廉,首现体现在在战斗中要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有危险有牺牲,党员干部要冲在第一位,有困难要党员干部来承担,处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带领群众取得革命的成功。在当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年代,我们党已经取得了执政地位,已经成为了执政党。为民、务实、清廉就又有了新的内容,有了比革命战争年代更加广泛的要求。
首先,为民:就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当好人民公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在战争年代,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同样,在和平年代、在改革开发的经济建设时期,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同样,必须靠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才能取得胜利。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始终坚持群众观点,代表群众利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那种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安危麻木不仁的态度和作风,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坚决加以纠正。要深怀爱民之情。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才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等党的好干部,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就在于他们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限热爱,为人民鞠躬尽瘁。
为民,还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要把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准则和不懈追求,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无论是开展调研、制定政策,还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都要切实把人民群众是否高兴、是否满意、是否答应,作为根本检验标准来衡量。作为校产办的党员干部,就要深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在工作中既要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派的任务,又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在改革改制中,要兼顾国家、学校、职工的利益,努力完成好各项任务。
人心换人心,感情换感情。有了爱民之心,群众就会支持党的工作,缺乏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执政为民就是一句空话。常言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间”。我们应当努力做到亲民爱民,感情上贴近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追求,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最高目的。
其次,务实:就要勤奋工作、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一定的岗位上,我们就要尽心尽力干出成绩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干事业、做工作有不同的干法、做法,其效果却大不相同。党和人民对干部的要求是:真干而不是假干,实干而不是虚干,为党和人民而不是为自己干。这是衡量干部是否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履行好领导职责,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要纠正“只图虚名,不务实效”的坏作风,坚持经常到最困难的地方,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务实,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当前正是高校校办企业改革改制的关键时期,作为校产办的党员干部,就要把工作做扎实,切实做好校产办领导的参谋,努力搞好我校的校办企业改革改制工作。
第三,清廉:就是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清廉,要从小事做起,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校办产业的干部来说,反腐倡廉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当前,尤其要注意良好生活作风的培养,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都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因此,要做到“清廉”不仅自己要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接受监督;还要全面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教育和帮助全体干部,采取正确的生活态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清廉,还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扎扎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务实进取,开拓创新。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是党的优良传统不会变,只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发扬光大、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时代,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责任与考验,赋予了我们更多的义务,我们就要为党的事业多发一份光多出一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给我们指出了光明的前景,我们要像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做到四位一体;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和谐企业;关心企业职工生活,把民生放在重要的位置,推动建设和谐校园;同时在校办企业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做到经济、文化发展大繁荣;在生活工作中坚决杜绝腐败现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大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