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 密切党群关系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弘扬延安精神 密切党群关系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还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这一伟大的“延安精神”;这一时期,党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建立起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关系,并由此收获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成果。“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密切党群关系,汲取历史智慧,对于保持和发展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使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永远拥有党心、民心,永远拥有执政基础和执政条件,就必须从严治党,在党的建设中,继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十八大不久,中共中央研究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随后,中纪委二次全会强调,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更是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中央召开的数次重要会议上,都对党的作风建设加以强调,这足以说明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呢?这是因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充分地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风不仅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党风成为党的建设更加重要的问题。建国前夕,毛泽东就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利益、就业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特别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和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党风问题成为更加突出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加强作风建设,培育良好作风,不仅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而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

为什么要弘扬延安精神密切党群关系。这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党员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说,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他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率先垂范,有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来狠抓,有亿万人民群众强有力的监督,我们党的作风将越来越好,人们群众将越来越拥护我们的党,我们的党群干群关系也将越来越融洽,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越来越繁荣。

干部不仅是党的骨干,也是党的形象的化身。加强党风建设,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必须注重加强队伍建设,以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影响群众、感召群众,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呼声,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准确反映群众的意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特别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通过请上来、走下去,更多地接待来访群众,更多地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之中,关心他们、温暖他们,帮他们排忧解难,从而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要加强对干部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使干部吃透上级精神,明确上级政府的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要加强对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不断开拓干部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能力。要通过查处典型违纪案例,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队伍的先进性,增强党对群众的感召力。 

延安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在近代、当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延安精神已经成为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密切党群关系,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把延安精神融入到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形成水乳交融的党群关系,使我们党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