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有威力的创造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有威力的创造

深冬季节的延安,延河的水虽已冰封,但空气比想象中要温润许多。天空透彻晴朗,错落有致的一处建筑群中,来自全国部分组织部和地方的领导、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正在围绕新时期的党性教育和群众路线进行研讨。

这里正在举行第三届党性教育“延安论坛”,主题是如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一次重大主题研讨。

为什么要再次强调群众观,延安精神的生命力在哪里,对我们的党员干部如何进行群众路线教育?论坛间隙,针对这些问题,主办方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新华网记者:中央政治局日前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社会各界产生强烈反响。近一段时间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从开会不能念稿子,讲话不能假长空,出行不清场封路,到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等等。这一系列新风透露出怎样的信号?对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工作有什么启示?

陈燕楠: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要思想、观点以及重大部署,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高度重视。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作风转变上下了很大功夫,率先垂范,树立新风,让广大群众看到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决心,坚定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国内外媒体给予很高评价。

我认为,这些作风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是有历史渊源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些传统在当年如何实施,产生什么效果,新时期怎么看待,如何进一步发扬,是我们当前应该着力研究的。

新华网记者:延安是群众路线的发源地,在这里,密切联系群众曾经有着生动丰富的实践,党中央在延安13年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留下无数感人故事。作为党性教育研究专家,您如何理解十八大再提群众路线,怎样看“延安精神”在今天的意义?

陈燕楠:“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几十年艰苦探索和伟大实践不断总结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我们用四句话总结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现在看这四条内容,每一条都是我们应该遵循的。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最好的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完全彻底地成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忠实代表,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实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领导方法。正是由于同人民群众有这样密切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党才会有非常坚实的群众基础,即使在同敌人的力量对比上处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从人民群众当中汲取无限的力量,最终取得革命和战争的胜利。

许多研究中共党史的学者指出,群众路线是“延安道路”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最有威力的创造”,中国革命和建设自延安时期以来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坚持了群众路线。

十八大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未来五年准备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这抓住了当前党建的重中之重,将推动党建水平全面提高。同时,这也是为了应对当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时所采取的有效举措。

新华网记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的理念在当前党性教育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如何看待这一课题,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陈燕楠:中央赋予延安干部学院的功能定位是把学院建设成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研究中心。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我们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设计品牌课程,编写特色教材,开展现场体验及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员深入了解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自觉继承弘扬延安时期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做好新形式下群众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我们的课程设计中, “宗旨意识”模块就是帮助学员认识党的宗旨的历史由来及深刻内涵,了解延安时期党群关系,深刻认识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实现和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个系列课程中,我们组织了以“群众工作的实践和体会”为主题的讲座、以“‘只见公仆不见官’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参观讨论、以“张思德精神与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为主题的枣园革命旧址教学、以“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主题的结构化研讨等内容。

为什么延安时期的干群关系能如此融洽?现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哪些特点和问题,怎样解决?我们在教学中让教师和学员完全敞开地讨论,让学员分析现实,自己去思考问题的答案。比如,在枣园中央书记处礼堂外,学院教授焦连三的课程《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总是能引发学员的热烈讨论。

延安精神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写就,足以跨越时代。启动于2009年的《口述历史?延安的红色岁月》项目旨在采访健在的延安时期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目前已完成对800余人的访问,非常真实感人,这些基础工作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全面翔实的素材。

我们在研究党性教育时总是力图做些深入分析,在延安办学,特点是什么?党中央在这里创造了哪些宝贵经验,新时期应该怎样发扬光大?在延安,有太多经验可以总结和体验。

新华网记者:怎样才能把党性教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触及到学员内心深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

陈燕楠:延安干部学院成立8年来,有4万多名党的干部来到这里,重温60多年前革命先辈的创业道路,接受理想信念的再次洗礼。翻阅延安干部学院的学员心得报告,最常见评语是:“精神受到震撼,灵魂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可以看出,学院对干部的教育培训探索了很多好的经验。

来到延安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我们希望通过培训让他们有所触动,这需要经过情感体验、深入反思和相互交流才能实现,而不是简单的理论和知识学习。

凤凰山是党中央1937年进驻延安时住的第一个旧址。一个简陋的窑洞,一张破旧的桌子,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毛泽东写出了指导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以及抗日战争伟大进程的一系列著作。很多学员虽然原来读过或者了解一些基本的背景,但是在现场也仍然被触动,进而引发反思。

有的学员说,你们讲的历史很好,也确实触发了我们的思考。但是我更希望你们对现实问题有所分析,解决我现在面临的突出难题。老实说,这是对我们教学工作提出的很大挑战。我们的确不一定能对现实问题给出最直接的答案,但我们会谈两个问题,一是从历史到现实的转换,一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我们一直在努力突破这道“门槛”。

现在70后、80后的年轻干部越来越多,他们的特点是所受教育很系统,知识很丰富,但对党的历史和传统相比较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干部来讲,基础相对又薄弱一些。在现代社会思想比较多元的情况下,如何让年轻干部认可党的传统,接受党性教育所倡导的基本的价值理念,我们做了很多思考。

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第一,党性教育是实事求是的,一方面要总结我们党的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应该注意总结吸取历史上的教训和反思。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年轻人反而觉得可亲可信。第二,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党性教育必须要面对利益的问题。应当承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可以合理合法的取得自己的利益。但在党的根本宗旨要求下,党员干部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关键时刻你要能站得出来,要能够为多数人、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利益。

我们并不期待10天半月的培训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所以要不断地对干部进行培养与培训,希望通过培训让他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对树立怎样的核心价值观有所思考有所触动。

新华网记者:作为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延安干部学院怎样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优良传统同今天的“八项规定”有机结合,融入到党性教育中?

陈燕楠:利用延安时期革命传统资源尤其是党群关系优良传统开展党性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2013年,学院将围绕十八大精神要求,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开发系列课程,比如,把延安时期比较典型的党群关系历史事件,以教学案例形式开发运用于课堂教学,增强党性教育的鲜活性。

我们希望对干部的培训不仅讲历史,也面对现实,不仅讲理论,也要在具体操作上提出方法。要对现实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分析,真正提高和增强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我们正在筹划准备在全国开展一次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面的优秀案例征集活动。这项工作可能对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所帮助。

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对培训学员一直有严格的行为要求。除非学员身体不适,否则不得离开学校,学员一日三餐必须在学院食堂吃自助餐。下一步,我们还考虑推行学员生活自我管理制度,真正用延安精神办学,用延安学风管理培训过程、管理学员。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