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中何以频现“全武行”?

体育赛事中何以频现“全武行”?

9月2日,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产生了本届全运会游泳项目的第一金,不过比赛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幕不和谐的插曲。比赛刚刚开始,天津队的选手庞玟贤就和江苏队的选手王思卜发生了碰撞。根据现场的人员描述,两人随后就扭打到了一起,“当时对方甚至骑在庞玟贤头上,打算把她摁到水里”。(9月3日《现代快报》)

从层出不穷的足坛群殴到全运会赛场上的公然扭打,在“力与丑”的交映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一次次被扭曲成“更凶、更狠、更暴力”的兽性展示。对此,我们除了震惊、愤怒,真的无话可说。

不可否认,从起源角度看,体育运动的确具有“野蛮性”,研究古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更是不难发现其浓厚的军事烙印。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现代体育就能够拥有文明之外的野蛮特权。恰恰相反,“野蛮体魄”只是手段,体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文明精神”。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受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体育的文明性往往为暴力所遮蔽,体育的纯洁性也每每被各种功利目的所玷污。

具体来说,一方面,举国体制使得竞技体育由大众的娱乐项目异化为一小撮人的“名利场”。为了争夺名利,教练欺负运动员、同行斗殴耍阴招,甚至连身处“圈外”的观众、记者等也常遭殃及。在这些“体育人”的眼里,比赛只是手段,攫取权与钱才是目的,只要能达到目的,扭曲人格、泯灭人性又算得了什么?此前的汪成荣“奖金风波”如此,这次的“水上打架”事件亦然。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不少运动员退役后从此再不摸拍打球,有些甚至与教练、队友、单位反目成仇。比如原长跑名将孙英杰,就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怒斥当年的教练王德显“变态”。

另一方面,受到地域、种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比赛也经常成为歧视、冲突甚至暴力的生成地。以此次“水上打架”事件为例,笔者注意到,事后津、苏两地一些网友的留言,不是针对打架本身就事论事、抨击暴力,而是首先站队选边,相互开脱、彼此指责,言论中充斥着地域歧视的火药味。不得不说,这些言论既玷污了现代体育所倡导的和平、友谊、进步的精神,也大大助长了社会的暴戾之气,应该引起社会的警惕和反思。

虽然,庞玟贤和王思卜最终谁都没能完成比赛,但这并不能成为裁判方、组织者对此保持缄默的理由。我们希望,赛事有关机构能及时介入此事的调查、还原事件真相、给予打架者以严厉的处罚,别让这粒“老鼠屎”坏了全运会积极、向上的气氛。毕竟,体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推动“野蛮的文明化”而非“文明的野蛮化”,正如“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说的那样:“体育就是和平”。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