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论(2)

石仲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论(2)

二、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1世纪的历史重任

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不断探索和追求的奋斗目标。如果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结果,那么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贯穿其间的过程。推进和实现是不可分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为了说明不同问题,则使用不同概念。就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和实现的目标而言,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它的认识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愿景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但是,它的内涵、实现步骤和目标要求等,随着对一些问题认识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

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初始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源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在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于1953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首先提出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当年发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体内容。这可谓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胚胎。1954年,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他先是在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会议上说: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呢?大概三个五年计划即15年左右,可以打下一个基础。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50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1954年9月,他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说:“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5](P350)

也正是在1954年9月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革命的目的、国家的任务和政府的工作作了说明。他指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我们一定可以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6](P132、136)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最初提的四个现代化。这个思想作为全党的意志载入了1956年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中。八大党章写道: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指出,国家当时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这个初始的四个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要求,为建设成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打下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是那个时期认识的兴奋点的客观反映。

2.规范化的四个现代化思想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1957年春天,毛泽东先后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重要报告。在前一个报告中,他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我们现在要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在后一个讲话中,他开始对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有新的考虑,提出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7](P268)这里提出的建设现代科学文化,体现了增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但只讲了“三化”,内涵不完整。1959年底1960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毛泽东对此作了补充。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8](P116)这样,毛泽东第一次比较完整地表述了后来所讲的“四个现代化”思想。当然,正式的规范化表述,是周恩来在1964年底1965年初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那里,“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了“科学技术现代化”。

关于“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构想,也是一个调整变化的过程。有如上述,毛泽东最初设想大概经过10个五年计划即50年,差不多可以建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6年,他在八大一次会议期间会见外国代表团时又说: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50年至100年时光。在1962年1月“七千人大会”讲话中,他还指出: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时间我看是不行的。随后,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大约用三个五年计划,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力争在20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政府最早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重申这个宏伟目标,成为在“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岁月鼓舞人民的最强音。

(二)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改革开放30多年,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大致也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奋斗目标的求实和深化。

1.邓小平对第二步和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调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全面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共和国政府的主要任务,这就是集中力量搞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指出,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并说,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自1979年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后,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两步走”战略步骤开始进行调整。他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这就是到20世纪末“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9](P194、237)“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2](P54、64)对于20世纪末的战略目标,由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到达到第三世界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水平,这是战略目标第一个大的调整。它既考虑到国家基础弱、底子薄的实际状况,也进一步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第二个大的调整,是将到21世纪中叶由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改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邓小平在提出20世纪末建立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后,继续思考第三步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能否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问题。1984年到1986年的讲话,他还是讲,到那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才是发生大变化,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但从1987年3月开始,他降低了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在会见外宾时,他说:我们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然后在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到本世纪末,尽管我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八百到一千美元不算多,但是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一万亿美元。有了这个基础,再争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是有希望的”。“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标,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真正用事实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了”。[2](P210、212、251、256)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与当时正在准备的中共十三大报告有关。中共十三大报告全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由于对国情的重新思考,因而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不能不作调整。此后,这个战略目标就没有变了。十三大报告不仅明确概括了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而且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第三步目标称之为“基本实现现代化”。[10](P16)

2.江泽民、胡锦涛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视为新的发展阶段,又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担负的历史任务。以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邓小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深化和丰富了实现小康社会的第二步构想和战略部署。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根据“南方谈话“精神,明确了到建党100年时,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中共十五大报告丰富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两个思想:一是对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时,提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二是提出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将为更加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新的起点。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中共十六大报告在“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我们党必须勇敢担负起来的历史任务”。[4](P1、43)这里,不仅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而且将它作为一个发展阶段和中国共产党担负的历史任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提升。此外,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不断重申。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此后,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都强调这三大历史任务。只是到十八大报告在讲“推进”它是历史重任的同时,又强调“实现”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它的目标性。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过程和目标的统一。如果说到21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是基本实现现代化,那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目标呢?联系到毛泽东在1962年讲的“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时间我看是不行的”设想,也联系到邓小平讲的到21世纪中叶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构想,不难得出结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之后继续奋斗,努力接近、赶上和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显然,这是一个更长远的目标。中共十八大已经将它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世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自近代中国衰败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不断寻找强国富民的真理,求索振兴中华之路。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信念更加强烈,它集中地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各种重要文献之中。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希望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前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1](P54-55)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继续强调,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勇敢地担当地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还指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2]2011年,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中共十八大报告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是伟大的政治宣言。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