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程:宝鸡市渭滨区人武部政委

王鹏程:宝鸡市渭滨区人武部政委

47岁的他,是位老伤残,左臂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受过重伤,活动受限,常常隐隐作痛。从作战部队调任人武部政委的他,至今已入伍28年,入党24年,任团职12年……干工作激情似火,解难题深入一线,是官兵们对他的精准评价。

他,就是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人武部政委王鹏程。

一只胳膊不是“破例”的理由

去年底,参加上级组织的年度军事考核,王鹏程参考课目全部优秀。没人对此感到意外。

人们还记得王鹏程刚刚调任人武部政委不久,就出现在训练队列里。“政委,你一只胳膊都动不了,不训练没人会说你。”参谋阎宇文劝说道。“我还有另一只胳膊。我是政委,我这个‘班长’在训练上可不想当‘副班长’啊!”王鹏程的回答毫不含糊。

“刚从作战部队来,激情热乎不了几天!”当时有人私下议论。没想到,王鹏程随后的举动让所有人信服了:人武部每次组织训练,他从不缺席,从严要求的认真劲头令人感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矛盾,他总是迎难而上。

有人劝他:“你身体不好大家都知道,工作上就是破个例,大家也能体谅!”王鹏程听后哈哈一笑:“领导就是要带头讲规矩,工作一旦破例,下一步就会变成理所当然。”

训练要的是效果不是“声势”

一次,宝鸡市组织民兵新大纲试训,渭滨区民兵应急分队担负卫勤分队试训示范任务。女民兵队员把绷带一缠抬起担架就跑,王鹏程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晚回家,他请服役期间一直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转业后在宝鸡市环保局工作的妻子汪芳娟当教练员,培训几名女民兵。妻子欣然同意。

动作一遍一遍抠,演练一人一人过……见王鹏程这么认真地抓训练,一位人武部领导对他说:“民兵训练没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有声势就可以了!”王鹏程擦擦汗说:“训练要的是效果不是‘声势’,如果训练任务完成得太轻松,打仗时就会不轻松,就要吃大亏!”

筹建民兵心理战分队时,他3次登门拜访,终于将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心理学教授李仓福编入队伍;经过多次协调,为心理战分队编入3架旋翼机和2台心理战宣传车。

贫瘠的地方也能长出“好庄稼”

2009年5月,渭滨区人武部时任军事科长张建被提升时,他第一时间找到王鹏程表达心声:“政委,没有你当初的耐心帮助,我不但提升不了,还可能早打背包走人了!”

“进了人武部,提职难进步。”也许是当时受了这句话影响,张建刚担任渭滨区人武部军事科长时,并没多少干劲。“终于可以闲下来了,在军分区系统比我任职时间长的干部一大堆,忙也是白搭。”王鹏程却郑重告诉他:贫瘠的地方也能长出“好庄稼”,工作干不好,任职时间再长也提不了;工作干得出色,任职时间短也有可能先获得提拔。

那次促膝长谈,王鹏程动情地告诉张建:“忙是一种养分,人要忙才会成长。闲,只能胡思乱想,时间长了就会无所事事。”从那晚起,张建决定,要忙起来,不断汲取成长进步的营养。

张建当军事科长4年,先后多次完成重大任务,荣立三等功,还被省军区表彰为优秀参谋。不只是一个张建,在宝鸡军分区,渭滨区人武部是出了名的人才库。王鹏程任渭滨区政委6年,人武部干部被提升为团职的就有6人。

一门心思谋发展,充满激情干事业,让王鹏程有了收获累累的军旅人生。他在自己的学习体会中这样写道:军龄长,更应为国防建设多出力;党龄长,更要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有伤残,决不能成为碌碌无为的借口。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全情投入、执著事业,就是为强军目标做贡献。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