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8月20日,湖南双峰县杏子铺镇溪口村十余位村民跪在地上,拦住双峰县县委书记吴德华的车,请求关停当地一家排放毒气污水的氯酸钾企业。双峰县委书记吴德华日前表示,该企业排放符合环保部门标准,但噪音超标,已责令该企业停产整改。(9月15日《新京报》)
那边浙江的环保局长们都已兑现“下河游泳”的承诺了,但这边,作为双峰县的“一把手”,吴德华书记居然连下车、听民众反映情况的勇气都没有,时隔近一个月才轻飘飘嘣出一声“已责令该企业停产整改”。而杏子铺镇长赵希玉的那句“村民们跪拦书记的车来反映诉求,方式虽然不恰当,但不会就此行为进行追究”更是充满了“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权力傲慢。在环保日渐成为“全民话题”的今天,双峰县一干大小官员在面对跪求“治污”的村民时所表现出的“诚意”、作风着实令人愤懑。
“尊严很重要,但下跪为了生存”,溪口村人的话令人鼻头发酸,但显然,善良的村民跪错了对象,吴德华并非他们要找的“青天大老爷”。这一点,从事后当地干部一面好话说尽,另一面却啥事不动中似乎也能得到佐证。但有必要提醒的是,村民“为了生存宁愿放弃尊严”的跪求行为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对当地政府的一次信任宣示。相比放任污染的继续存在,漠视跪求“治污”背后那一丁点残存的民意信任,对于一方政府来说,或许意味着更大的治理危机。
这并非什么新观点。事实上,几乎每一次环保事件发生以后,都有人会提醒政府注意公信力的减损问题。遗憾的是,总有地方政府对此熟视无睹。其中的原因多少源于如下“认知误解”,即觉得“政府公信力”固然重要,但毕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大而化之的概念,并不直接涉及当事官员的切身利益。正因如此,这些年我们总能见到一些官员“把政绩归功自己,把污染留给别人”。
但殊不知,一旦政府公信力跌破了某个临界点,身处其中的人谁都无法独善其身。看看此前山东各地环保部门在“深井排污”事件初期面临的舆论尴尬,以及为自证清白而挖地三尺所遭的罪,再想想这起跪求“治污”事件可能的“后续进展”,还有谁敢小看“政府公信力”这五个字。要是村民连县长都不信了,选择跪求更上级领导治污甚至“进京上访”,或者直接选择暴力对抗,难道吴德华们还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我看悬。
在这个意义上,珍视跪求“治污”背后的那一丁点信任,并非什么亲民作风,更多时候其实是地方政府的一种自救,关乎主政者的前途。仅冲这一点,我们就有必要对双峰县各级官员、吴德华书记的政治敏感度打上一个问号。而在这个矛盾多发的转型时期,这种敏感难道不是官员必备的素质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