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之约,数智未来。11月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本次峰会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广邀全球各界有识之士齐聚江南水乡,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共同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人类。

11月6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举行。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数字赋能时代,网络链接美好。作为中国互联网对话世界的重要窗口,乌镇峰会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是全球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自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成功举办以来,从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到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从“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成为引领全球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到开展“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等重要活动……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一系列实践成果在全球开花,不断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有力提升了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放眼当下,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之际,继续办好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深化交流、务实合作,推动形成更多具有全球普遍性、发展性、引领性的倡议共识,必将为增强全球经济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合作提供新动力。
共商“网”事,让理念成果深入人心。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始于中国、属于世界,是互联网大家庭共同的平台。从连续发布系列《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到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从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到坚定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十多年来,尽管每年议题不同、活动不一样,但乌镇峰会始终秉持交流、互鉴、合作的理念,汇聚国际社会对网络空间安全、稳定、繁荣期待的最大公约数,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同样,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以办好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为契机,举办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理论研讨会,总结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向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既为奋进中国注入更多的数字力量,也有力展现出中国积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笃定实行。
乘“数”而上,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为此,本次乌镇峰会以开放合作为主线,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数字化转型,到6G技术发展应用,再到算力网络、数据治理,中国坚持在开放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在共赢中促发展,积极致力于推动缩小全球数字鸿沟,与世界共享时代发展机遇。据统计,本次乌镇峰会吸引了来自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10余家会员机构代表参会,设置人工智能、智联出行、数智医疗、智能制造、智能终端、开源项目六大赛道,吸引全球千余个项目同台竞技,这既有助于进一步承接峰会溢出效应,促进数字经济领域产业蓬勃发展,也更加彰显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共享数字新机遇、共创数字合作新局面的真诚愿望。
向“新”发力,以科技创新点亮未来。数字化时代,让数字变为“数智”,让善治变为“善智”,需要坚持数字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才能更好造福于民、利民惠民。我们欣喜地看到,本次乌镇峰会领先科技奖共征集到来自34个国家的400余项科技成果,覆盖具身智能、6G等前沿领域;设置24个分论坛,构建行业的跨界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技术驱动的产业创新与实践;特设“六小龙乌镇对话”,邀请前沿科技企业负责人围绕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等前沿趋势进行交流,探索通过跨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议题……一场场论坛、一项项活动接续发力,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为推进全球数字治理合作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为世界互联网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共绘新时代数字发展美好新图景。
赴乌镇之约,谋数字未来。从数字乌镇到数字中国,乌镇峰会已从江南小镇的“试验田”成长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样板间”。从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再出发,当开放合作成为共识,安全普惠成为底线,数智技术终将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桥梁,为不确定的数字时代注入确定性力量,也让世界各国拥抱数字新未来,共赴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付云 单位:成都市郫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