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式学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部门单位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在学习中做到深刻领会,入脑入心,以“知”促“行”。在听取意见时,各部门单位领导俯下身子,虚心聆听,采取多种形式开门纳谏。
自治区交通厅按照集中学习教育不少于一周的要求,采取“3+2”模式,利用15天时间,集中开展了“千人集中培训”活动,组织531名基层党委(党组)书记和县处级党员干部进行每期3天的封闭式集中培训。
自治区审计厅主动增加学习内容,不但要完成自治区规定的学习内容,还要完成厅党组选定的党风廉政建设、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先进事迹等特色内容,切实提高认识水平、强化理论武装。
自治区第四监狱积极探索学习教育新模式,创新引用“二维码”技术,制作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二维码”,方便党员、民警学习,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还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在教育主体上,变“一人讲”为“大家传”;在教育时间上,变“长篇大论” 为“短小精悍”;在教育内容上,变“单一型”为“多样化”;在教育形式上,变“灌输式”为“互动式”。
自治区文化厅通过开展“深入群众、问计群众、服务群众”大调研活动,由厅领导带队分别深入14个地州市,与群众广泛接触,基本摸清了全区文化事业发展现状,找准了政治坚强和“四风”问题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路和对策。
自治区住建厅积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开展“千人问卷大调查”,就遵守政治纪律和“四风”表现及办事效率、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廉洁自律情况,面向窗口单位服务部门、建设行业(企业)和地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余份,实行问卷调查全程实录,及时发现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立学立改提供依据。
实践一线学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部门单位带着问题学、结合岗位学、拜师群众学、实践一线学、持之以恒学,真正把学习贯穿到活动之中。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突出“三个结合”,开辟“四大课堂”,努力提高学习的覆盖面和学习效果。“三个结合”即: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辅导讲座与大会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四大课堂”为:党组中心组课堂、专家讲堂、支部课堂和网上课堂。在政府内网,还创办了网上课堂,开设了“教育实践活动”专栏,设置了“上级精神、经验交流、建言献策、基层心声”等子栏目,上载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有关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学习资料供大家学习。
自治区发改委强化绩效管理,提升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实现各项工作“零缺位”“零拒绝”,同时缩短项目审核时间,确保前来办事人员得到满意的服务。同时还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方式,到地州、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自治区国资委专门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千名党员干部下车间当工人活动。主要领导带头到联系点,下车间当工人3天,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谈心交朋友,体验职工生活,增进群众感情,使听到的意见更直接、更具体、更真实,职工非常欢迎。目前,自治区国资委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共下厂当工人136人次,并正在着手制定党员干部下企业当工人长效机制。
立学立改不走过场
学习的目的是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单位通过学习查找差距,明确方向,在学习中统一思想,立学立改。
在听取意见建议上,各部门单位围绕查找政治上不够坚强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接地气,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普遍采取设置意见箱、开通专线电话以及设立网上邮箱等方式,拓宽听取意见渠道,征求意见建议35315条,为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许多部门单位主动回应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制定并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措施,作出有针对性的公开承诺,开展了“三非”问题专项整治、维护稳定专项行动、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清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等集中治理行动,文风会风有所改观,吃喝之风得到遏制,审批效率得到提升,一些违纪违法现象得到查处。
自治区环保厅在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和整治力度中,除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保障群众健康和环境权益外,最近与自治区监察厅联合首次约谈了3家环境违法排污企业负责人,督促整改。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工程建设用地,建立快速审批通道,实行即收、即审、即报;对探矿权办理过程中存在的繁琐问题进行了大幅度的简化,取消了探矿权报件中需要提交的年度支出报表以及年度工作总结等,取消了探矿权范围核查表和探矿权范围确认书等资料,并将原来申报受理应报的报件数量,由原来的4份改为1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