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运:联系群众有途径造福群众有抓手(2)

王三运:联系群众有途径造福群众有抓手(2)

二、生动实践:“双联”行动显现了践行群众路线、转作风促发展的新成效

“双联”行动开展一年多来,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充分发挥组织、人才、智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带着感情访贫问苦、带着责任结对帮扶,行动见效之快、社会影响之大、群众反响之好鲜有前例,初步形成了大规模、全覆盖、综合性、常态化的工作格局,正在逐步显现力量大凝聚、民心大融合、作风大转变、干部能力大提升的多元效应。

着力在破解瓶颈制约中促增收,“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双联”行动中,我们坚持把增收致富作为核心任务,注重破解制约“三农”发展的根本性、普遍性问题,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一是拓宽了致富门路。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围绕实施村级有一个主导产业、农户有一个致富门路、劳动力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的“三个一”工程,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2012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长15.3%,其中58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7%。二是突破了融资难题。以省财政注资为主,在58个贫困县成立了担保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实施每年60个亿、共计300亿元的“双联惠农贷款”项目;争取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中和农信”小额贷款,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初步构建了渠道多元、产品多样、优势互补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农村发展资金缺、农民贷款难等突出问题。三是创新了扶贫模式。健全完善社会帮扶工作机制,挖掘和整合帮扶资源,深化和拓展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引导致富能人、协会带头人、民营企业家结对帮扶贫困户。同时,不断拓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内涵和领域,探索“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县村结对、同奔小康”的扶贫新路子。“双联”行动有力促进了全省“三农”工作,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超过1110万吨,实现了“九连丰”。

着力在接地气解民忧中转作风,干群关系得到新改善。“双联”行动中,省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干部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大改善。一是身心沉下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贫困家庭,住农家、干农活,与群众结穷亲、交朋友,在零距离接触中感知百姓冷暖,在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农村实情,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净化了思想灵魂、强化了宗旨观念。用群众的话说就是:“联村联到了根上、联户联到了心上。”二是竭诚办实事,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各“双联”单位按照“绝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绝不能让一个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绝不能让一个人因贫困而看不起病”的目标要求,解决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共为联系村帮办各类实事45.47万件,解决群众急事难事25.1万件,开展农民培训167.5万人次。三是悉心理情绪,提升了群众工作能力。强化政策宣传,采取群众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督促和推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着力强基固本,积极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基层基础更加牢靠。积极疏导情绪,充分尊重和理解群众的意见和诉求,认真排查掌握村户矛盾纠纷,协助做好调处化解工作,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源头、化解在基层。这些工作,不仅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而且增强了基层干部驾驭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着力在放大整体效应中强动力,全省发展呈现新气象。我们及时总结和推广“双联”行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放大效应,凝聚起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形成了促进发展的巨大正能量,为全省整体工作注入了强大活力。2012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排在全国前十位,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增速居全国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增速居全国第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3%,增速居全国第4位,呈现出改革日益深化、开放不断扩大、民生显著改善、社会保持稳定、环境逐步优化、发展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今年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没有根本缓解、遭遇重大干旱灾害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有好、好中有快的良好势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