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大台帐,着力构建民意诉求网,实现“有诉必应”
1、建立乡村“民生台帐”制。建好两本台账,一是镇(乡、街道)为单位,建立“电子民情档案”,“电子民情档案”要做到 “四清”即农户家庭基本情况清、收入情况清、就业情况清、主要诉求清。二是建立乡村两级的“民生诉求台账”,对在走访联系活动中收集到的群众反应的热点难点问题,对能及时解决的要尽快解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实行一事一记,备案编号。
2、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以村(居)为单位建立每月一次的“民情恳谈会”制度,县乡包村干部与村组干部到会征求群众代表意见,倾听民声、了解民盼、解决民难、化解民怨,并对台帐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解决;各镇(乡、街道)每月底召开一次“大联系大台帐大帮带”党政专题会,分析研究全镇“民生诉求台帐”中所反应的突出问题,实行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乡村两级对于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限时办结,对于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向相关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对于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要及时整理上报,并做好消帐工作,在党务村务公开栏中设立“民生回音壁” 及时公开“民生诉求台账”办理情况。各地结合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对各镇(乡、街道)民生台账中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和带普遍性的问题,定期进行统一调度,梳理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症结,协调各方力量集中办理各镇(乡、街道)上报的民生问题,并及时公示多数群众关注问题的处理进展情况。涉及到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上级政府研究。
(三)实行大帮带,着力构建民困帮扶网,实现“有难必帮”
1、明确大帮带对象。广泛开展助贫、助困、助残、助学、扶持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助一扶”结对帮带活动,每名县处级干部帮扶3户以上贫困户、带动1户以上示范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以上贫困户、带动1户以上发展户。帮带对象由挂乡包村单位与乡村共同确定,一定2年不变。同时,县处级领导干部帮扶2户下岗职工困难户,县(市、区)直单位党政正职帮扶1户下岗职工困难户,帮扶对象由县(市、区)总工会确定。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帮带对象当中了解情况进行帮带。
2、确定大帮带内容。努力做到“三帮”,即帮思想——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鼓励群众勤劳致富,教育群众遵纪守法,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帮解困——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提供信息、资金及其他服务,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发展——积极提供和介绍就业创业信息,引导和帮助帮带对象参加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增强致富本领,帮助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3、形成大帮带合力。发挥职能部门在大帮带活动上的合力,协调民政、劳动、教育、卫生、扶贫、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在低保、失业救助、小额创业贷款、就业援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康复救助等方面统筹安排,提高救助援助效率,确保大帮带活动取得实效。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地要充分认识“大联系大台帐大帮带”活动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主动参与、积极践行,着力形成以县(市、区)委为核心,以镇(乡、街道)为主体,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工作格局。县(市、区)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深入进行动员,做到高标准启动,高要求推进,高质量落实。
2、狠抓工作落实。要按照“开好头、起好步,有声势、求实效”的要求,开展集中活动,切实把民情联络网、民意诉求网、民困帮扶网建起来,把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要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创新,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3、严格督查考核。党委、政府督查室和“大联系大台帐大帮带”活动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确保此项活动扎实开展,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把干部在活动中的现实表现情况作为干部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4、着力转变作风。参加“大联系大台帐大帮带”活动的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掌握当前涉农惠农扶农政策,注重学习法律和科技知识,为服务群众打下扎实的基础;要进得了百姓门,听得懂百姓话,说得到百姓听,办得了百姓事,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懂得做群众工作,要善于做群众工作,提高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水平,认认真真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收集上来,切切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难题。
5、强化宣传引导。要认真研究制定活动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要总结活动中的典型事例、经验和人物,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大联系大台帐大帮带”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及时总结“大联系大台帐大帮带”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确保活动实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