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同甘苦才能共命运(2)

河北:同甘苦才能共命运(2)

这种亲历亲为,是当时党的高级领导人普遍拥有的工作作风。毛泽东曾指出:“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作起来做”,“一切依赖秘书,这是革命意志衰退的表现”。他从不轻易让秘书代劳,总是亲自动手起草文电、报告,撰写文章。据《毛泽东年谱》记载,西柏坡时期,毛泽东的文电、讲话、谈话、书信等大约有390篇之多,数十万字。这些文献大多留有手稿,是他亲自撰写的。

对工作的极端认真负责,其结果就是对各种情况了然于胸。张志平编著的《感受西柏坡》一书中,记述了西柏坡时期曾在中央军委作战室工作过的张清化的一段回忆:淮海战役中黄维兵团被歼第二日,他们就搞出了战果明细表,送到毛泽东案前。“错了!”毛泽东用指头点着,“你们多算了一个团。十八军的骑兵团就不在被歼之列嘛!”张清化在回忆中感慨道:“毛主席决不允许有弄虚作假的现象。”

“毛泽东对数字的重视,绝不是心血来潮。因为他要印证‘九月会议’做出的战略决策能否早日实现。”康彦新说。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会上明确了我军的战略任务:由游击战过渡到正规战争,建设五百万人民解放军,歼敌正规军五百个旅(师)左右,五年左右(从1946年7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针对党内存在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和地方主义、游击主义倾向,“九月会议”还做出了《关于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要求大事必须向中央报告,写报告的态度必须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忌敷衍塞责,使报告流于形式。

即便有对形势的准确预见,运筹帷幄的毛泽东,依然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十分注重听取各方意见,并且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西柏坡时期,中央五位书记注重团结协作,重大问题一般都是集体研究。在部署三大战役时,中央军委反复和前线指挥员进行磋商,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随时调整作战方针和军事部署。淮海战役期间,毛泽东起草的发往淮海前线的电报共有64件,有指示、有命令、有商议,也有三次明确告知淮海战役总前委“临机处置,不要请示”,体现了对淮海战役总前委和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同志的高度信任。

时间和效率是生命,战争年代尤其如此。深入分析研讨和审慎决策,如何同及时快速地反应统一起来?毛主席特别指出,战争时期必须注意每次会议时间不可太长,会议次数不可太频繁,不可沉溺于细小问题的讨论,以免妨碍工作。在会议前,对于复杂的和有分歧的重要问题,又须有个人商谈,使委员们有思想准备,以免会议流于形式或不能做出决定。

对于复杂的问题,特别是涉及民生的问题,中央的决策尤为慎重,唯恐考虑不周。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中记述,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了,其中首先遇到的是货币问题。为克服各解放区财经工作分散管理的弊端,中央成立了财政经济部,并决定建立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货币。但这需要几个月的准备,在此之前,各解放区的货币仍按原定比例相互兑换。周恩来指示财经部要及时掌握各地物价变动情况,用控制货币流通的办法来保证各区的物价大体以同样的幅度上升,以保持货币比价的基本稳定。他还要求中央财经部每5天向他报告一次各区的物价变动情况,再根据物价变动情况来控制各区货币的发行数额。由于考虑周密,在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的情况下,解放区物价要稳定得多。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只见公仆不见官

“只见公仆不见官”,这恐怕是每一个参观过西柏坡的人的强烈感受。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样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吃穿住用,是那么普通,几乎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毛泽东的衣裤件件有补丁。不经他同意,谁都不能给他领新衣服。毛衣毛裤穿破了,上边有了大窟窿,让工作人员给补补接着穿。他的一件睡衣,曾经补了73次,穿了20多年。

走进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周恩来同志旧居,办公桌上放着的一个旧茶缸常常引起参观者的注意:一个粗瓷小碟子盖在茶缸上,就算缸盖儿了。原来,茶缸盖儿掉在地上被车轧坏了,卫士长成元功到供给处领了一个新的带盖儿茶缸给他换上。周恩来发现后,却让他退回去,将旧茶缸又拿了回来,从书架上拿下一个粗瓷小碟子,往茶缸上一盖,说:“这不正合适吗?”

西柏坡中央大院本来就不大,中央领导们的住房也都很简陋。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西柏坡一下多出那么多人,住房便成了问题。为了安顿从东北来的王稼祥和朱仲丽夫妇,朱德和康克清主动与他们做了“团结户”,把自己的床让给他们,自己打地铺,中间只拉了一条布帘。

那时的工作条件,也真是因陋就简。

参观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讲解人员会告诉你,这房子还是中央机关自己修建的,里面有一部电话,两幅地图,三张桌子还分属三个科室。敌我力量的对比,曾先后用电光纸剪成的三角旗、红蓝铅笔和自己纺的毛线染上红蓝颜色标注。然而,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司令部,我党成功指挥了包括三大战役在内的二十多次战役。

本文关键词: 史文通 全心全意为群众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