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泥土中淘金,石质山造林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条件,龙山村出产的“凤丹”质量上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地道药材。然而,多年沿袭的家庭散种模式,加之信息闭塞,却让这朵奇葩始终只是开在山野的小花,难成气候,村民多年要靠国家调拨粮食度日。
看着乡亲们守着金山,却吃苦受穷,胡太平决定先从自己熟悉的“凤丹”上寻求突破。
“凤丹”即凤丹皮,是中药“六味地黄丸”配方中的一味主药。在对国内重点企业比较后,他将目标锁定河南的一家国内中药生产龙头企业。
凭借曾经从事药材经营积累的人脉,他三上河南,联系制药公司的高管。“有时去遇到别人出差,要等好几天。”为了省钱,胡太平挑最便宜的旅馆住,吃最简单的便餐。
功夫不负有心人。山里人的淳朴和执着终于感动了对方,一项药材规模化种植项目花落龙山。该制药公司重磅投入,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签订千亩药材生产基地协议,实行订单农业,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年,全村年凤丹种植收益超过200万元。
“以前不仅价格低,还经常卖不出去,白白烂在家里。 ”9月27日,在自家院子里,孙彩霞熟练地掰着丹皮。 “现在不仅不愁卖不掉,而且价格比市面上高好几块钱一斤,坐在家里就有人上门收。 ”
广阔的山场是龙山的财富,但村民习惯种毛竹等传统作物。胡太平多次组织村民外出取经,尝试转型。“去年,村里流转150亩山场给一家制药公司,种植太子参等中药新品,并免费为村民提供种子,带动了10多个村民组开始尝试。”胡太平介绍说,石质山种经果林,今年已完成500亩。争取5年,扩展到5000亩。
清澈的溪水,高低错落的村子,白墙灰瓦的徽式民居……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龙山村美化居住环境,整合资源修建了图书馆、农民健身广场,不仅让村民生活得更好,也成为远近闻名旅游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钱可挣,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我最大的梦想。 ”眼下,胡太平琢磨成立一个公司,让老百姓参股,发展农家乐、土特产等旅游经济,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逐渐实现龙山村的“富民梦”。
奉献:踏破百家门,温暖千人心
“别看现在做群众工作得心应手。但刚开始时,也常有不够耐心、方式不得法的时候。 ”说起与群众相处之道,胡太平说,碰钉子,遇到难题,解决好了就积累了经验。
一次,外地一个旅游公司来村流转集体土地。认为是个发横财的机会,一个村民趁夜偷偷在集体的地上栽上树苗,敲竹杠。胡太平闻讯赶来制止,对方不仅不承认错误,还一口一个“老子”地嚷着。气不过来的胡太平和他大吵起来,甚至动起手来。
事后,虽然村民一致说“书记做得对”,但胡太平心里不是滋味,后悔不已。“不能和村民计较,凡事要耐住性子。”当天晚上,胡太平揣起一包香烟,主动到那位村民家中,给他赔不是,化解不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