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

清道光时的出口瓷器

最早标出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的世界地图(约绘于1542年)

写有阿拉伯文的长沙窑瓷器

作为中国人,如果我们像“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那样来审视秦汉至宋元时期的世界历史的话,那么海上丝绸之路无疑是地球上少数几个最引人注目的人类活动之一。这条海上航线从公元前200年开始出现之后,不仅没有被无数个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所打断,而且日趋兴盛。在这一时期的地球上,很少能见到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的人类活动。

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大干线组成。东海航线从中国通向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南海航线从中国通向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这两大航线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海上交通网络,并在变幻莫测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不断延伸、拓展。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形成于秦汉之际,即公元前200年左右。最初的海上航线,是沿着辽东半岛及朝鲜半岛的海岸线南下,然后越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列岛的北部。到了隋唐时期,在中日双方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又陆续出现了横渡黄海及东海的多条海上航线。通过这些海上航线,不仅中国的商品被源源不断地输往日本及朝鲜半岛,中国文化也被大规模地传播到这些国家,包括儒家思想、律令制度、汉字、服饰、建筑,甚至武术、饮茶习俗等。这样,中国文化对日本及朝鲜半岛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生活习惯、社会风俗等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也是在秦汉之际形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发现的南越国(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时期的非洲象牙等舶来品就是明证。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大军灭亡了南越国,直接控制了南海航线的门户。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凭借强盛的国力,大力拓展海外交通,开辟了第一条从中国南方沿海直接通往印度洋地区的远洋航线,最远到达现在印度半岛的东海岸及斯里兰卡。汉代典籍《汉书·地理志》明确记载了这条航线。

正当汉朝在欧亚大陆的东端兴起之时,在欧亚大陆的西端,罗马帝国也在快速扩张。罗马人于公元前30年灭亡了埃及托勒密王朝后,通过红海进入印度洋,开始向东方推进。古罗马地理学家斯特拉波(约公元前63年—公元21年)讲述过这样的事实:在托勒密王朝统治时期,只有很少几条船冒险驶往印度,但在罗马统治下,每年驶往印度的船只多达一百多条,其中有的商人还到过恒河流域。公元1世纪,罗马人掌握了印度洋上的季风规律,并借助季风直接横渡印度洋,往返于红海与印度之间,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沿着印度洋的海岸线航行。来自罗马帝国的一些商人甚至远航到印度半岛东南沿海,建立起贸易据点。形成于公元1世纪后半期的希腊文航海文献《厄立特里亚海航海记》叙述了从红海前往印度半岛南端的航线。

汉代中国人由东向西拓展,罗马帝国的臣民自西而东航行,最后在印度半岛对接,从而使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波斯湾、红海。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条跨越印度洋的海上航线,也是当时地球上最长的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与穿越中亚内陆的陆上丝绸之路,构成了连接东西方的两大交通动脉。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