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改进文风推进理论宣传大众化

贵州:改进文风推进理论宣传大众化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这是新形势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重要举措,是凝聚智慧力量、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因此,这也是党报理论宣传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是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的客观必然性,是党报理论工作改革创新的主观自觉性。改进文风推进党报理论宣传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给推进党报理论宣传大众化指明了方向,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现实需要的客观性。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中国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列宁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理论不被群众掌握,就无法转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对马克思主义来说,大众化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而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既是人民群众自觉接受、自主选择、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又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不断得到维护和实现的历史。

在当代中国,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武装自身、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理论大众化的核心内容。随着理论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日益深入人心,但同时在武装、引导和掌握群众方面也面临着资本主义强国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严峻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处于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于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凸显,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而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如果不果断、有力、广泛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引领和凝聚广大群众,群众就会无所依附、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空间就会不断受到挤压,就会动摇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因此,作为党报理论宣传工作者有责任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理论宣传大众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肩负起推进理论宣传大众化的神圣职责。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党报理论宣传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真正主体的意识。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从根本的意义上说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新型社会关系的创造,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先进理论的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主体力量推动的结果。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表明,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这是衡量是否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的理论,才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同时,作为历史的产物和结果,人民群众必然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获得全面发展。因此,人民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宗旨和最终目的,从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落脚点。

由此可见,党报理论工作者要推进理论宣传大众化,就必须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科学理论。大众化不仅是表达方式问题,更是根本立场和根本态度问题。推进党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必须坚持理论的人民性,确保站稳人民立场,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党的理论要转化为改造世界的伟力,就必须用党的理论去引导群众,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引导群众与服务群众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引导群众的广泛性与深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服务群众的有效性。推进党报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必须努力实现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的有机统一。

同时,党报理论工作者要推进理论宣传的大众化,还须把满足人民的理论需求同提高人民素养结合起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人民需要的程度。人民的终极需要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是时代的呼声,人民的需要往往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理论始于问题,又阐明问题,它的价值和作用就在于科学地回应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理论对大众需求的满足,既取决于理论本身是否和群众的问题“对症”,也与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程度有关。党报宣传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要取得实效,既取决于理论本身是否和群众的问题“对症”,也以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程度有关。全面发展的程度越高,群众理论需求的境界和层次就越高,掌握理论就越容易越彻底。因此,推进党报理论宣传大众化要取得实效,既要着眼于群众的理论需求,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给予理论上的解答,又要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文明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论述中特别强调,宣传思想战线的党员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党报理论宣传工作者必须在贴近群众、改进文风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文风好坏直接决定着理论宣传大众化的成效。近年来,我们在改进理论宣传文风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要适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进理论宣传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才能真正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改进文风、贴近群众,推进理论宣传大众化。首要的是理论工作者在思想上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推动科学理论的内涵要求具体化、形象化,让人们感到可亲可近、可学可用。要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统一,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理论的魅力。

一是要将大道理化为实道理。理论宣传要避免“空对空”,要对大道理细化、活化和实化,讲近、讲实、讲活。讲近,就是贴近现实生活,抓住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对症下药,释疑解惑。把理论变成基层能听得懂、能理解、愿接受的亲近话。讲实,就是把讲道理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从中领悟、接受大道理的大实话。讲活,就是运用生动鲜明的事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领悟理论。要把思想理论转化为基层党员群众爱听易懂的朴实道理,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管用的思路,把讲解大道理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联系起来,使他们听得懂、能理解、愿接受。

二是要将深刻的理论概念名词与通俗、大众的话语结合起来。理论的表现形式是以其深刻性和丰富性来保持生命力的,但深刻的道理往往可以寓于生动的形式中,使之易于为广大普通读者所掌握和运用。因此,党报理论宣传在改进文风上要讲大众话语,让人感到理论可亲可近、可学可用。理论语言要通俗化、大众化,就一定要坚持向群众学习,了解大众生活、熟悉大众话语,将“官方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邃的道理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心灵。当然,在强调通俗化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庸俗化、片面化、简单化。表达的通俗化,需要论述的具体化。理论宣传要真正深入到大众之中、实践之中,关键是要指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前景。

三是要将理论宣传与新闻化、信息化结合起来。理论具有转化为信息才有可传播性、可接受性,扩展其理论宣传大众化的效果。采取多媒体理论传播方式,是理论宣传适应时代,走向社会、进入生活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理论宣传要新闻化、信息化,以适应新闻媒体的宣传需要。党报理论宣传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自身传播方式的特点,采取特有的宣传手段和方式,坚持舆论宣传理论,理论引导舆论。邀请专家开设专访、专题、言论、论坛等专栏,打造和培育人民大众喜爱的精品栏目。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实行报网合作、报网互动的宣传方式,扩大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提升传播力。

(作者为贵州日报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