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海:日本如何面对老龄化、少子化(2)

刘元海:日本如何面对老龄化、少子化(2)

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普遍规律,日本在这一点上也不比欧洲国家更具特殊性。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福利制度的稳定性一方面是由于同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当时有利的人口结构。战后出现的“婴儿潮”使日本的适龄劳动力的比例处在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而老龄人口的比例却相对较低。可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所带来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负效应,最终还是对日本稳定运作多年的社会福利体系形成了压力。

其原因不难理解,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在使日本劳动人口的不断缩减的同时,令养老和医疗保险的支付压力激增。尤其是原本作为缴纳社保费主要人群的50年代“婴儿潮”一代开始退休之后,税收和社保金缴纳的缺口陡然增大了。根据三菱UFJ综合研究所的研究,在“婴儿潮”一代的退休,使得日本的税收、消费还有居民储蓄率都发生了严重下滑。而公民年金的未缴纳率也已达到了三成之多。不仅如此,这种情况依然在进一步地发展之中。

实际上,日本政府对社会福利体系眼下所面临的问题是估计到了的。事实上,为了应对“婴儿潮”一代步入退休年龄带来的社会福利压力,日本政府从9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

1994年,日本厚生省(职能相当于我国的民政部)推出了题为《21世纪的福利观:面对少子、老龄社会》的报告书,明确提出21世纪日本社会福利建设的中心目标是建成一种既不全是“国家保障中心型”,也不全是“责任自负型”的,“合理支出、合理负担”福利社会。尽管制定了这么一个总体的计划,并且在具体落实方面也为高龄老人特别确立了“介护制度”(所谓“介护“即介入式护理,一般采取护理人员上门护理的方式)。但以今天的实际效果看,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空有美好愿景,却十分空洞的规划。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自民党政权热衷于将资源用于“凯恩斯式”的刺激性经济政策,对于社会福利的实际支出并未有所增加。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始陷入长期停滞的日本经济更加无力来给福利体系输血了。

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台之后,不仅非正式员工的激增削弱了社会保障(包含医疗和年金两方面,因为这一人群的收入低,所以缴付社会保险的金额也相应地低于正式员工)的基础,而且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小泉所推进的结构改革正是以大幅削减社会福利为代价的。在2006年推出的介护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中,小泉政府不但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同时还降低了医务和护理人员的收入水平。诚如小泉自己所解释的那样,自己这么做是为了让日本的社会福利体系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转下去。

可是,愈演愈烈的老龄化是当前日本社会一个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继续大幅削减福利水平从民意基础的角度上来说是没有可能的。现在,日本社会普遍认为,小泉的所谓结构改革就是牺牲多数国民的福祉,来实践他所崇尚的“大企业优先”的成长战略。而对需要社会福利援助的弱势群体,小泉则持有“让其自负其责”的冷冰冰的新自由主义观点。

其后在民主党执政的三年中,鸠山由纪夫和管直人等领导人虽然一直高喊建设“福利政权”的口号,但是由此引出的增加消费税的动议却动摇了民主党的民意基础。具体在社会福利措施上,民主党政权彻底暴露了“口号巨人、行动侏儒”的缺陷,除增设“育儿津贴”一项措施以外完全乏善可陈。

至于今天正在狂飙突进中的“安倍经济学”,它的实质和小泉的主张别无二致。安倍政府在今年6月14日提出的《日本再兴战略》中没有给社会福利留下什么空间。然而,他却在鼓吹参加TPP谈判的时候,力主将日本的社会福利体系纳入到他的“战略市场创造计划”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主张引入国际资本和医药企业来为日本国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为此将要大幅增加医疗的自付比例,以获得上述优质的“国际医疗服务”。有很多安倍经济学的批评者指出,这简直是拿国民的生命去为(主要是美国的)国际医药资本做贡献。

虽然当今日本经济学界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安倍经济学能够在抑制通货紧缩之后,认真地规划医疗、介护、保育和教育方面的政策的话,日本的经济也可以在不投入过多资源的情况下实现增长。经济学家塩沢由典和社会学家盛山和夫是这种观念的主要提倡者。不过,即便安倍政府真的能够在未来从资源投入和制度建设上,再次倾向社会福利建设的话,这依然是一项艰巨的,几乎无法完成的的工作。

如何克服老龄化和少子化叠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这才是关键的问题。目前日本福利体系的援助对象过于偏向老年人群体,使得弱势青年群体得不到应有的援助,结果使得少子化现象愈加严重(因为青年结婚生育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青年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和非正式雇佣的扩大化趋势,也使得社会福利的资金缺口不断扩大,反过来又使得国家财政将不得不在近期开始求助于外债。

这种恶性循环的持续发展,将是日本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倍经济学的前景和日本社会的未来依然处于一片前途不明的昏暗之中。或许,借鉴一下小泉和安倍增加非正式就业、以降低收入水平的办法提高就业率的做法,降低福利水平以维持福利体系的覆盖面和正常运转,正是日本人最好的选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关键词: 刘元海 日本福利制度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