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一线
为了群众安危,舍弃“小家”为“大家”
卢照辉,这位市公路局应急抢险突击先遣队的负责人,在“菲特”来袭后,他第一个带队前往受灾最严重的余姚陆埠、梁弄,抢修塌方的甬梁线省道。灾难面前,时间就是生命。卢照辉带领突击队员,不管白天黑夜,奋战在一线。11日下午,一度中断的10多条山区公路全线抢通,为处于“孤岛”的陆埠等地打通了救援的生命线。
和卢照辉一样,无数基层党员干部,在这次抗台中,坚守在一线,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地投入到抢险救灾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市委、市政府及时部署下,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迎战“菲特”的准备。
“结束休假、提前到岗。”10月6日起,各地一道道指令发送给各级党员干部。
广大交警返回路口和重点路段,加强交通指挥。排水公司配备近20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对市区主要道路、易积水路段轮番巡查,蹲点留守。公路局成立应急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出发。消防、城管、交通、城建、水利、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等部门都组成了党员干部为主要成员的应急抢险队伍……
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奔赴抗台抢险第一线,组成一支支防台抗灾队伍,全面排查沿海低洼、水库山塘、重要堤防、危旧房屋以及各类地质灾害点等隐患。
余姚在建立乡镇(街道)领导联村、村班子联组联党员活动点、党员联户的责任网络,市、镇两级共组织抢险队伍155支;江北区级机关和各街道(镇)实行24小时值班,并有专人赴现场巡查;宁海实行“点对点”式监控,盯人、盯工地、盯道路、盯重点区域,确保巡查监测人员24小时到岗到位;镇海参加“连心解忧”活动的4000余名党员干部迅速奔赴挂钩联系的各村(社区)……
在台风中,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在一线,很多党员干部为了群众的安危,虽然自己家里也进水受灾,仍顾不上自己的“小家”。
鄞州区横街镇梅梁桥村支部书记孔盛君从10月6号开始,连续奋战两天两夜,挨家挨户排查摸底,及时转移安置危险地段的群众。但他自己也有一家企业,在台风中损失已达150余万,但孔盛君两天来没回去过一次,仅靠电话与家人沟通。村民问他为何不管自己企业,他说:“我现在是村干部,不是企业老板。”
为了群众顾不上自己企业的何止孔盛君一个,余姚大岚镇华山村党支部书记鲁勇波,奉化江口街道三迸桥村书记王仁法、双马村党支部书记马华龙等一批党员干部都以转移安置群众为首要任务,却不管自己企业损失惨重。
更多的党员干部把抢险救灾看得比自己家更重要。奉化江口街道新桥下村党员张平国冒着暴风雨赶赴江口抢险,女儿三次急电,说家里水已没到膝盖,催促其回家自救。他告诉女儿:这里比家里更重要!江东区城管局执法科长陈天培坚守在抗台第一线40余小时,自己家里严重积水却顾不上排。黄鹂社区干部阮蕾瑛的孩子刚满8个月,还没有断奶,孩子一连三天见不到妈妈,吃不上奶,哭闹不止,阮蕾瑛也顾不上回去。宁海跃龙街道民兵应急小分队队长金义为了支援余姚救灾,推迟了原定10月10日举行的婚礼……
冲锋在一线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
10月7日晚,正是台风“菲特”登陆前后雨量最大的时刻。受台风影响,慈溪横河镇梅园村路灯停电、全村陷入一片黑暗。为保村民安全,村书记胡森苗带领村干部,顶着滂沱大雨,靠着一支支手电筒,整夜在村内巡逻抢险,组织进水农户进行自救和转移人员。凌晨2点,一辆在暴雨中行驶,载有两人的皮卡车半个车身冲至路下,前进无路、后退不行,见此情形,正在巡逻的村干部立即前去,将车上人转移至村委会大楼。
哪里最危险、哪里群众最需要,党员干部就冲锋到哪里。
江东区永达路东侧仓储区储存了大量的家具板材,但因地势低洼,一旦进水损失将非常重大。关键时刻,街道机关干部和党员来了,他们和现代商城党员群众100余人奋战了20余小时,顺利将货物将高处转移,为经营户挽回损失300余万元。
台风过后,洪涝灾害肆虐。市委、市政府接连作出部署,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的硬仗。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第一批活动单位中继续深入开展“百局千人”走亲连心活动,要求各单位党员干部以最实作风帮助基层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台风灾害损失。
“菲特”肆虐,余姚受灾最为严重,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救灾任务。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支援余姚。兵贵神速,10月10日,从有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抽调的19个工作组、620名干部火速开赴余姚灾区。
每个工作组都由30名以上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机关干部组成,并由县局级领导带队。他们自带卡车、皮划艇等救灾装备,自带干粮食品,解决自己用餐问题,决不给当地增添麻烦。
支援帮扶工作组干部由余姚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主要帮助余姚受灾的乡镇(街道)、社区做好“三个送”、确保“三个有”,即:送食品、送药品、送设备,每栋进水楼房都有干部联系、每户进水家庭都有干部访问、每个进水小区都有排水设施运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