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企业文化是助推民企发展的重要力量

吉林:企业文化是助推民企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判断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势,这是能否科学确定今后工作任务的基本前提。据我们对会员企业的调查,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业已显现出令人欣喜的好势头。

主要表现是:第一,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认知上看,一些企业已开始由消极应对到积极进取、由被动观望到主动探索的转变。而且许多企业的老板和员工已经初步尝到了甜头,有的民营企业主深有感触地说:“抓不抓企业文化建设,结果就是不一样”;第二,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进展程度上看,一些企业已开始经历有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转变。这一般都是大型企业、国有转制的企业、老板综合素质高的企业。调查中看到,除了在本次培训班上交流经验的一些典型外,如万隆路桥、方大制衣、辽源友谊热源等由于企业精神、理念、价值观均已形成且被大多数员工所认同,所以企业自然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各项工作有声有色;第三,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上看,有些企业已开始由自发到自觉、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据了解,一些企业原来往往是信马由缰、听其自然,但现在情况却大为改观,盲目性、无序性已减少了许多;第四,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部门的工作上看,已开始由无为向有为、由一般号召向着力推进转变。

当然,我们在调查中也看到,就全省而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毕竟是刚刚起步,有些甚至还没有破题,在实践中尚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说来,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叫得不响。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尚处于自发阶段,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小民营企业老板对文化建设的战略及重要意义缺乏应有的认识;二是抓得不力。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急功近利,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一些企业有失偏颇,他们以“小文化”替代“大文化”,只注重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满足于唱唱歌,放放电影,搞搞文体比赛,而忽略对企业精神、理念、价值取向的认知和培育;三是结合得不好。有些企业未能将文化建设植根于生产、经营、管理等诸环节之中,而是“桥归桥、路归路”、“井水不犯河水”;四是素质不适应。调查中发现,我省第一代创业者大都是工人、农民,囿于“官本位”的影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下海不是很多,这就在整体上造成企业家队伍文化素养的“先天不足”。加之我省民营企业又以劳动密集型居多,员工文化程度的门槛不是很高,以致有的企业老板和员工对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完全不认识,或认识很肤浅。

我们感到,企业文化是助推民企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是基于上述这些情况,作为全省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经济类民间组织,吉林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协会一定按照这次培训班确立的工作方针、任务,协助各相关部门切实抓好会员企业的文化建设。我们的具体安排和打算是:

宣传典型。到目前,我们会员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涌现出诸如白山方大、洮南金塔、长春中东等一批典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位列其中。为了让这些看得到、数得着的身边典型发挥邻里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将充分利用协会《创业》杂志和网站,并借助社会媒体,对典型经验和做法加以宣传报道。如有可能,还将考虑举办会员企业文化建设报告会,让典型现身说法。就是说,我们要尽快地将典型经验在会员企业乃至更大范围内推广开来,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开展培训。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于企业家,而企业家之间的竞争则在于文化。我们要通过协会的培训基地,抓紧启动对部分会员企业老板的分期分批轮训,以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近期的培训则要突出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作用,切实排除工作上的思想障碍;其二,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其三,掌握和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搞通如何突出塑造企业核心理念这一重中之重的问题。与此同时,各会员企业也应尽快启动对所属员工的培训。实践表明,企业文化要落地生根,倘若未有员工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应切实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之产生使命感、归宿感,从而让企业真正成为全体员工目标相同、利益共享的事业共同体。当然,这里需要指出,人的素质提高是个慢变量,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所以一定不能企求“短、平、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把培训工作开展下去,会员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素质自然就会有个大的提升。

分类指导,梯次推进。民营企业情况千差万别,文化建设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实践中看到,不同规模、行业的民营企业,其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需求显然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工作上,我们就不能不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一般说来,对于企业文化相对薄弱的小微企业,重点应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从而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对于企业文化尚在发展、形成过程之中的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企业,主要应是引导其逐步完善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及基本要求,以此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文化引领;而对企业文化发育较为完善和成熟的企业,则应注重其个性特征的彰显和方式方法的探索创新,进而推动并促进企业文化的物质化、制度化。

这里同样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众多的民营企业,我们在文化建设工作的布局上不能“老牛赶山推着干”,而是应区分不同情况,按照轻重缓急,梯次加以推进。从各地实践经验看,一般还是先大型企业、后小微企业,先易、后难为好。

认真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基业长青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基础。推动会员企业文化建设,是我们协会服务企业宗旨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几年来一直在会员企业中坚持开展的“学习好、发展好、社会责任承担好、合法权益维护好”四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有鉴于此,我们不仅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摆位,而且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地去探索新形势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特别是要总结和挖掘那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藉以提升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由此保证在工作中少走或是不走弯路。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本次培训班之后我们便将着手在协会内组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