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动和环境在变,传染病发生迁移
人与动物的接触,使病原体从动物“搬家”到人身上,而人类之间的接触则使病原体从一个地区“搬家”到另一个地区,人口流动促进了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今年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就是随着中东地区的游客而迁移到其他国家的。
随着交通发展以及人类交流增加,人口的流动性大大提高。“人口流动得越多、越快,病原体‘搬家’也越快捷、越方便。”蔡晧东说,“500多年以前,鼠疫菌‘坐在’商人和士兵的船上,从一个国家传到另一个国家,引起一次世界大流行往往要花几年工夫。现在,SARS病毒坐上飞机,几小时就飞到了另一个国家,几个月的工夫就使33个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SARS病人。”
传染病随着人口流动而在新的环境中爆发,环境的变化对传染病的影响更加深远。蔡晧东介绍,随着气候变暖,一些利于疾病传播的昆虫孳生繁殖得更快,而且体内病原体致病力增高,随着昆虫从现在的热带、亚热带向温带甚至寒带迁移。
环境污染同样也会导致传染病多发。“像现在北京的雾霾天气,可以降低人类呼吸道的抵抗力,病原体就钻了这个空子,变得更容易感染人类了。”蔡晧东说,还有水污染、体内重金属超标等,改变了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更易感染传染病。
检测水平不断提高,传染病变得更“透明”
事实上,传染病变多,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传染病为我们所认识,传染病的信息传播变得更公开和透明。
“以前许多信息不透明,比如我国流行霍乱,属于国家机密,不能报道,诊断要写成‘02’。所以,疾病流行民众根本不知道。”蔡晧东说。
“为什么这些传染病发生了又被我们发现了?这说明我们的发现能力在不断提高,我们的检测手段、检测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老百姓的防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郝阳则指出,SARS过后,为了应对各类传染病的发现和发生,我国已建立了一个覆盖率非常高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如已经覆盖到乡镇的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和设在大医院的传染病哨点监测实验室。全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疫情网络直报率达98%,乡镇卫生院直报率达94%,疾病防控机构实现了100%的网络直报。
因此,霍乱再也不被称为“02”,也不用被诊断为“肠道感染”了;禽流感、猪链球菌、手足口病疫情都能得到及时报告。现在,我们经常可以从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上看到各地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情况,使民众可以及时了解防控措施。但这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怎么总有传染病在流行”“传染病越来越多”的印象。(本报记者 陈海波)
相关新闻
浙江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本报杭州10月23日电(特约记者朱海洋 记者严红枫)浙江省卫生厅23日通报,浙江省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陈某某,男,67岁,务农,现居嘉兴市秀洲区。于10月16日发病,现在嘉兴某医院治疗。
经浙江省疾控中心复测,该患者标本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嘉兴市组织专家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讨论,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目前,该患者病重,医院正在积极救治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