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李克强总理在审计署调研时进一步强调:“审计监督的是公共资金,约束的是公共权力,维护的是人民利益。公共权力不受监督和约束,就会被滥用。要通过加强审计念好对权力监督的‘紧箍咒’。”总书记和总理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指明了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基本途径,促进我们加深了对审计机关法定职责和义务的理解,帮助我们深化了对审计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光荣使命的认识,鼓舞和鞭策着我们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反腐的利剑,念好对权力监督的“紧箍咒”。
一、秉承“依法审计”的法治精神,把宪法、审计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落实到位
现代国家审计是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工具,在完善国家治理和健全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机关成立30年来,“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审计机关始终弘扬的法治精神。新形势下,坚持依法审计的法治精神,要求我们贯彻法治理念,遵循法治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授权的权利、义务、职责、依据、程序、标准和手段开展审计,发挥好审计的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
一要围绕依法行政,促进职能转变。着力检查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推动领导干部提高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提高执法能力,提升行政绩效。二要围绕依法治国,推进法制完善。不仅要查清被审计事项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揭示体制障碍、制度缺陷、机制扭曲和管理漏洞,还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揭示法律规定不衔接、不配套以及相关规定不适应甚至阻碍科学发展等问题,提出加强法制建设的建议,促进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三要围绕提升审计公信力,推动政务公开。全面落实政务公开要求,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信息发布制度,把查处问题、落实整改和促进公开相结合,搭建审计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呼应的平台,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牢牢把握“围绕中心”这个基本要求,不断创新审计思路,掌握审计重点,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同步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布局谋篇,从推动科学发展观落实、维护和谐建设、保障民生改善等方面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新形势下,审计机关“围绕中心”的关键在于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围绕“反腐、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着力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民生、揭示风险、查处案件、强化问责。
一要加大对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保障政令畅通。二要加大对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潜在风险的揭示力度,密切关注当前发展面临的经济增速放缓与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突出等情况,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三要加强民生项目和资金审计,听取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四要结合大部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在各项审计中,都要增强大要案意识,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促进廉洁政府建设;加大绩效审计力度,正确评估各项法规执行效果和政策目标实现情况,促进俭朴政府建设;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