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以正确政绩观推动科学发展

河北:以正确政绩观推动科学发展

摘要:所谓政绩,是指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观点、总看法,它反映着各级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正确的政绩观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执政党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这一重要论述抓住了解决“四风”问题的关键,不仅为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推动河北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意义

所谓政绩,是指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政绩观,是指人们对政绩的总观点、总看法,它反映着各级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正确的政绩观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执政党性质和宗旨的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的各级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决胜于未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必须与时俱进,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增添正能量,创造新政绩。党的各级干部只有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解决好“追求什么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依靠谁来创造政绩”的问题,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创造政绩的最终价值目标,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强调不能以GDP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而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就是要求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国内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政绩观反映了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执政价值评判,产生什么样的执政行为偏好,进而影响着执政能力的强弱和执政水平的高低。在实践中,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要通过创造政绩来体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成效要靠政绩来衡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的提升也要靠正确的政绩观来引导和保证。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遵循。我省目前正处在蓄势待发、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双重压力,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因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尤为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客观分析形势,从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出发,抓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问题,全力打好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防治大气污染这场硬仗,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才能推动河北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基础上的,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尊重规律、坚持真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拒腐防变、抵御风险,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理诚信、爱国敬业、团结友善,维护公平正义。

强化宗旨意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干部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以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深入扎实地做好惠民生、谋民利、聚民心、促民和的工作,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尊重规律,把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作为创造政绩的前提;才能在追求政绩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坚持和检验真理,正确指导实践。

弘扬艰苦奋斗作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政绩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创造政绩的过程也是一个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过程。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只有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坚决抵制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奋发图强,开拓进取,才能把正确政绩观落到实处。

完善考评机制。科学考核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真抓实干的“风向标”和“助推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各级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政绩考评,激励、引导各级干部全面提升执政能力、再创新的政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具有统观全局的整体观念,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要坚持全局为重、大局为要,善于从全局和整体上考虑问题;另一方面又要统筹兼顾局部利益,自觉地将局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和大局发展中,巩固和发展全局一盘棋的良好局面。既沿渤海又环京津的区位特征,决定了我省的发展必须放到环渤海地区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大局中考虑,在这个大局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突破点,创造出既符合全局要求又立足自身发展的政绩。

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长远与当前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实际上反映的也是大我和小我、潜绩和显绩的关系。坚持正确政绩观,必须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眼前利益、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既立足当前现实,从自身基础条件出发推动发展,又放眼未来,正确把握发展的进程和趋势,以宽广的眼界谋划长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功成不必在我”。只有正确处理好大我和小我、长远发展与个人抱负、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才能真正从政绩观导向上防止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根除劳民伤财、贻害后代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取得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尊重科学与顺应民意的关系。坚持正确政绩观,要尊重科学,也要符合民意。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准确把握客观规律基础上,科学分析目标的可行性、大多数人的意愿、群众的利益诉求和觉悟程度等,把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经济建设与切实改善民生、尊重客观规律与维护群众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才能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发展经济固然要有一定规模、数量和速度,但决不能以破坏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总量和速度,以GDP论英雄。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走出“唯GDP论”的误区,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质量效益上来。只有放下GDP这个包袱,下决心甩掉高消耗、高污染的帽子,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端、高质、高效迈进,才能创造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政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