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优化发展环境要敢于自我革命

湖南:优化发展环境要敢于自我革命

摘要:过去,优化环境往往是“一阵风”,很容易反弹甚至“死灰复燃”,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根本上铲除环境问题滋生的土壤,留有后路,存有余地,藏有盲区。

徐守盛书记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必须下决心来一场整治优化环境的革命。当前,我们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面对推进“新常德新创业”的奋斗目标,优化发展环境仍然任重道远。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用“铁血”手段来推动政府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简而言之,就是政府要敢于“革自己的命”。

 一、要敢于“缚住手脚”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当前企业和群众反映的一些发展环境问题,根源大多在于政府的手伸得太长,管得过宽、过多、过细。比如,企业新上一个项目要跑几十家部门,怎么会没有怨言;群众开个便民小超市要盖几十个公章,怎么会没有意见。所以,优化发展环境的“釜底抽薪”之举,在于下决心简政放权,砍掉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大胆取消审批项目,敢于下放审批权力。要全面清理下放现有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办事服务项目,凡是下级机关、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可以实施的,一律能放就放、能减则减,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微观经济活力的加法。在“放”的同时也要做好“管”的文章。一方面,对下放的审批权限不能一放了之、放任自流,要实行后续监管,防止出现简单的“权力转移”,防止下级部门和人员乱作为、不作为;另一方面,对政府该管的事,比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要管住、管好、管到位。

 二、要敢于“端掉饭碗”

从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到吃拿卡要、“选择性执法”,反映的是少数部门、少数干部把政策法规赋予的职责当成“自留地”和“口粮田”,当成享特权、谋私利的“饭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推诿,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因此,优化发展环境,必须对少数部门和干部进行角色纠偏,端掉他们手中的谋利“饭碗”。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诚信意识和公平意识,彻底扭转部门或干部高人一等,企业和群众矮人三分的思维定势。要加强监督制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让企业和群众充分了解办事程序、政策依据和自身权益,推行窗口式管理、大厅式办理、敞开式审批、一个来回办结的“一条龙”审批制度和办事限时制度,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让权力与利益脱钩,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

 三、要敢于“剜去腐肉”

俗话讲,一粒老鼠屎糟蹋一锅粥。任何一个部门、一个干部出现违纪违规行为,影响的都是整体形象,损害的都是全局利益。所以,对于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毫不留情地把“脓疮”挤出,把“腐肉”剜掉,把“害群之马”清除。要制定铁的纪律。凡是违反相关规定的部门单位,一律严查严办,不管涉及到谁,涉及到哪个层面,都一查到底。凡是破坏发展环境的不法人员,一律从严从重处理,该撤职的坚决撤职,该清除的坚决清除。要打造铁的心肠,使用铁的手腕。不论该部门过去的贡献有多大,个人的资历有多老,打招呼、当说客的人员层级有多高,也不论违纪违规行为的背后有多少客观原因、难言之隐,只要是破坏了发展环境,必须进行查处打击,决不心慈手软、“菩萨心肠”。

 四、要敢于“断绝后路”

过去,优化环境往往是“一阵风”,很容易反弹甚至“死灰复燃”,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根本上铲除环境问题滋生的土壤,留有后路,存有余地,藏有盲区。比如,投诉受理、案件查处、案例通报等政策措施,非常必要,但大多是自己人制约自己人,而且大多以中低层案件为主,未能真正伤筋动骨,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要根治顽疾,走出困局,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还权于民,让利于民,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和法规,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比如,完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制,防止公权力“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如,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推进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让环境问题的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守法成本。

(作者系常德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