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就发现某位领导在民主生活上检讨出的公车私用问题上,仍然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依然故我地接送家人上班、孩子上学,在当地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究其根源,还在既得利益的阻碍,使得“硬骨头”越来越硬,越来越不好啃。
整改问题重在落实,贵在求实效,难在啃“硬骨头”。面对自身存在的“四风”顽症,要有敢于啃“硬骨头”的狠劲。问题越突出明显,越棘手难办,越要下狠心、下狠手。
突出问题、敏感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只有深挖思想根源、触及灵魂深处,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攻下这个难关,再破解那个难题。这样,方能保证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深入民心。
及时整改是关键
刘文晓
整改落实阶段,一些单位的做法像是单调的“四部曲”:作个表态、建个台账、列个计划、写个总结。所谓的整改只见“路线图”、“报告文”,变成文字堆砌的纸面游戏,改来改去,积弊依旧。
纸面上的大方案、小措施再多,不能落实到位、付诸实践,无法转化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整改效果就等于零。所以,整改就要从打破惯例开始,敢于动真格。比如,在“短板”之处,群众的网上留言、写信反映、电话打来、上门诉求,信号明确,应当成大事马上改;在“缝隙”之处,面对多头管理、监管交叉的领域,要消除推诿扯皮、互踢皮球的现象,就要完善协作机制和“一损俱损”的考核办法,合力改之;在“积弊”之处,涉及多领域、深层次的老大难系列,必须痛下决心、创设条件。
这其中,关键是形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的习惯。善于一日三省,天天照镜子,把思想松懈和行为失范等腠理之疾消灭在萌芽状态。要乐于接受监督,开门搞活动从善如流,出门征意见谦虚谨慎,上门送服务高效优质,让整改多些“惠民色”,群众才会满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