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

带着感情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民生工作力度加大,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迈上一个大台阶。但目前我国仍有1亿左右需要重点帮扶的低收入困难群众。与绝大多数人相比,这些群众在衣食住行、就业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保障方面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隐忧。

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改善民生,首先要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资源财力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难点,集中力量突出解决好困难群众最盼最忧最急的生计问题,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找准对象。加快建立健全低收入困难群众认定体系,对农村贫困人口、城乡低保对象、就业困难人员、社会救助对象等分类进行核实摸底,逐户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帮扶。要警惕以平均数掩盖贫困的现象,找准找全平均数以下的困难群众。要严格监管、公开公正,严防民生资金政策出现“跑冒滴漏”现象。

突出重点。从满足困难群众生存发展最基本、最核心的需求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找准薄弱环节,将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困难群众急需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关键领域,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新突破,尽快把短板补齐,把底线兜住。具体工作中,应在保证困难群众充分享受既定民生政策的基础上,将政府新增投入包括社会投入重点向低收入困难群众倾斜,实行差别化的帮扶政策。

真帮实扶。各级干部应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带着感情把各项民生工作往深里做、往细里做、往实里做,确保低收入困难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亲身感受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尤其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心、格外关爱。要动感情、动脑筋、动真格,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带着感情雪中送炭。要在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决不允许以改善民生为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

简政放权。中央部门应进一步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对涉及改善民生的具体事项,尽可能交给市县政府就地就近经办和管理。按照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增加对老少边穷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民生项目地方配套。支持地方政府对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项目进行整合,以便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

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和积极举措,让困难群众知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鼓励困难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大力宣传扶贫帮困的模范事迹,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改善民生的积极性。深入讲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力现状,让困难群众体谅国家的难处,形成合理的社会预期。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