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这个夏天,“中国游”升级了。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达380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364万人次,占比71.2%,同比激增53.9%。外国游客在中国收获的“体验感”直接拉满,全方位展现出开放包容、快速发展、充满魅力、风情独具的中国新形象。
开放包容的中国,架设友好往来之桥。自2024年12月17日起,我国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到240小时,适用口岸增至60个,适用省份扩展至24个,与其他免签政策协调互补,极大便利了外国游客入境。不仅如此,在旅游过程中,语言不通、支付不便、预约难等问题也都得到针对性解决。多语种标识、多样化支付方式、景点免预约及夜间开放项目等措施纷纷落地。外国游客从“打卡即走”转为深度漫游,从旅游热点转场古村陌巷,这种旅游方式的转变体现出中国开放包容的姿态,让外国游客感受到充分的尊重与便利,为中外友好往来搭建起坚实的桥梁,也让世界看到中国积极与世界交流互动的诚意。
快速发展的中国,展现市场蓬勃活力。从北京王府井到深圳华强北,外国游客在中国购物的热情高涨。美国博主迈克直言来中国购物比承担美国不合理关税更划算;法国游客杜布瓦在苏州观前街穿行,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外国游客不仅热衷于购买传统特色商品,对中国的智能产品也青睐有加。中国“即买即退”政策的推广,退税起退点下调、现金退税限额提高,进一步提升了购物体验。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倍,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超7200家。中国产品从制造迈向“智造”,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外国游客在中国购物,不仅是物质的采购,更是对中国快速发展成果的见证,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与创新速度。
文明传承的中国,绽放千年文化魅力。景德镇成为全球艺术爱好者的“梦工厂”,5000多名国际陶艺家在此安家,英国陶艺家安妮称赞这里创作体验棒。敦煌莫高窟让澳大利亚博主艾米惊叹艺术作品跨越千年的魅力。如今,城市历史景观和深度文化体验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大热,中国在“文化遗产丰富性”指标排名靠前。外国游客通过沉浸式的非遗体验、穿着汉服在古意场景中“入戏”等方式,深入感受中国文化。中国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带动相关文化旅游热,让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从浅尝辄止到深度探索,深刻领略中华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绿色发展的中国,绘就生态和谐画卷。外国游客不再局限于大都市,而是深入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美丽乡村。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巴西游客乔安娜感慨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在鄱阳湖湿地,英国游客艾玛兴奋看到濒危的东方白鹳;在江西婺源,法国女孩艾米莉亚对用牛粪制作生态燃料感到惊奇;在浙江安吉余村,德国游客伯恩哈德学习“生态积分”,感慨环保成为生活方式。中国丰富的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以及乡村的生态发展成果,让外国游客体验到中国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独特风情,这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生动展现。
“中国游”升级,不仅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繁荣,更重要的是,让世界通过旅游这一窗口,全方位、深层次地认识中国,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章平周
责编:吴成玲
校对:王灿熙(实习生)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