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手术一半发现工具拿错,如此“意外”不发生为妙(3)

【案例】手术一半发现工具拿错,如此“意外”不发生为妙(3)

客观地讲,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偶尔出现一次失误,在所难免。即便是如此,医生也应该谨慎对待,尽量做到不出差错,特别是要避免因自己工作疏忽大意出错。事实上,医生准备错了工具,已经属于一次比较严重的责任事故了,尽管这起责任事故,未能酿成医疗事故,但毕竟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因此,当事医生至少应该向患者和家属道歉,求得他们的谅解;同时,医院应主动向患者承认错误,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并对失责医生进行严肃处理。显然,当事医院和医生面对责任事故的态度,令人无法容忍。

要知道,态度决定细节,而细节决定成败。首先,当事医生态度不端,工作疏忽大意,才会出错。继而,出了差错,医院既不表示歉意,又不主动检讨错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殊不知,医院和医生抱有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难免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可见,当事医生对责任事故表现出漠然视之的态度,比这起责任事故本身更可怕。

而在此前,各地医疗纠纷不断,医患关系紧张,甚至暴力侵医案件频发,人们一味地把责任推在患者身上,并发出了“医不过二代”的哀叹。殊不知,据调查显示,近两年来,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结的3400余件案件中,半数医疗纠纷医院存在过失。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医疗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一些医院因责任缺失引发医疗纠纷,等于自毁医患关系,值得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深刻反省。

【启示与思考】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医生在看病,确诊、开药、输液和手术中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考虑全面,做好各种应急预案,然而患者朱红英在手术进行一半时,医生发现事先准备好的工具不匹配,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何等的荒唐,何等的可悲。院方给出的解释是今年1月植入朱红英体内的钢板的供应商,恰恰没有中标,跟医院停止了合作,这样的解释不能服众,解铃还需系铃人,即便这家供应商没有中标,但是院方也应该考虑到患者拿出钢板同样需要这个型号的工具,可以说明医生手术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仔细查看以往病例,工作态度马虎,对患者极度不负责,有违医德。 

至于患方提出院方准备不充分、存在过错的质疑,院方相关负责人并不认可。他表示,为了这次手术,院方提前准备了3套工具,可没想到所有的工具都不符合朱红英体内钢板的螺丝尺寸,这种情况很特殊。院方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没有主动承认错误,坦然面对,深刻反思,安抚患者和家属,而是采用推脱责任的方式来掩饰错误,逃避谴责,为自己找借口,这样的做法不但患者家属不能信服,连大众都为之鸣冤。

这样的事故,希望作为医院和医院的医生们能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提高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对患者,多一些考虑,多一些预案,不留死角。对供应商进行全面梳理,供应器材全面清点,对于终止合作的供应商相关器械,器材的后续工作做到无缝对接,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希望这样的“意外”不发生为好。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