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门牌乱象及寻路难系列报道”追踪
近日,新京报连续关注北京楼牌、门牌设置混乱、缺失、污损,致使居民收信难、寻路难等现象时有发生。日前,新京报记者再次走访时发现,多家单位、多栋建筑共用同一门牌现象十分普遍,也成为导致号牌设置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海来京办事的李蒙回忆自己的寻路苦恼时称,他按照对方提供的“西直门外大街137号”开始寻路,但很快蒙了,“从北京展览馆向西走了快一公里,门牌号都是137号。”
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共用门牌现象还在北京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高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地方出现。一位曾就北京门牌、楼牌问题进行调查写出整改方案的人士称,共用门牌等问题属于城市管理未跟上北京发展的城市建设,“本应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楼盘、门牌因管理缺失,正逐渐与百姓生活脱节。”
探访
共用门牌两单位 邮件送错平常事
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最高检 民政部
查询北京黄页信息并经记者走访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地址和门牌号,均为“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东华门派出所户籍科证实,不在同一个大院的两家单位确实一直共用着“北河沿大街147号”的门牌。但对于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派出所、东华门街道智德社区居委会和两家单位工作人员均表示不了解。
最高检传达室的工作人员称,因两家机关单位共用门牌,邮件送错传达室是十分平常的事。“快递因为有电话,可以先问清再送,信件比较麻烦,经常出错。”
他称,很多职工收寄邮件时必须在地址一栏中有所标注。“通常我们会在地址栏先填北河沿大街147号,然后标注上‘最高检’。”
一名在附近送信的邮递员称,没有注明单位的信件,一般会被送到民政部,“民政部一般都被当做147号的真身。”
民政部收发传达人员对此感到苦恼,一名工作人员称,“这类信件经常积攒很多,我们不得不再次分拣核对,最高检,需要送过去或通知他们来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