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要结合实际坚持运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经验,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8月28日至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措施的支持力度。比如:两次召开全省科技大会,出台《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新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8个、重点实验室1个和企业技术中心2个,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8个、企业技术中心28个,形成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院士工作站30个。实施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专项,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33项,累计突破了186项关键共性技术,52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国家大科学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积极推进,“贵州科学城”项目启动建设。2012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2.2%,比2010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但由于我省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投入不足,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增反降,科技创新平台少,自主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总量不足,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匮乏。
笔者认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结合贵州实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把企业培育成创新驱动的主体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企业培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增强研发力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研究出台培育企业成创新驱动主体的鼓励性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采取“学习、合作、竞争”战略。引进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学习先进经验,吸取其研发过程中的教训,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当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要做到引进消化与创新输出并举,实现与同行研发的合作,在合作的同时开展全方位的竞争,成为既与其合作又与其竞争的战略伙伴。三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是企业创新的灵魂,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掌握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培育自主品牌,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升企业生产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二、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贵州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提升全省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主要途径,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创新平台的建设,对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我省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新能源、信息等领域产业基础,调整、重组、新建一批科研创新平台,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二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建设,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升级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机制,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增强园区(基地)的整体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聚集能力,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结合省情实际,广泛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四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业基地的培育和建设,为创业者提供良好创业条件和服务,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五是发展壮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组织。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已经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市、州,要加大对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投入,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没有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市、州,要整合机构、资金、场地、人员等资源,尽快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
三、加快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我省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低,领军人才匮乏。2012年,我省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万人大专以上人员数均在全国排29位;两院院士8人,仅占全国总数的0.4%;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8人,占全国总数的0.44%;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8人,占全国总数的0.73%;全省国家千人计划3人,尚无长江学者等创新人才;支撑科技创新的人才资源严重不足。加快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团队)。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既要看已往研究成绩和掌握的技术,也要认真审核引进后的5年工作规划,确保客观公正地评审和引进。特别重要的是,引进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团队),一定要有高层次的创新成果,确保能创立一个品牌,建成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二是大力实施本地中青年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我省人才资源总量仍然较小,整体素质偏低,创新创业能力不强,因此要高度重视本土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黔灵杰出人才培养引进行动计划、创新型企业行动计划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行动计划,设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增加科研院所事业编制,大力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提升本地产业科技含量,为进一步的自主创新提供基础。三是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由政府政策引导,建立专家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我省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创新人才智力,推动产学研合作,采取有力措施,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作者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