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角度,“毫不动摇坚持”和“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及其选择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问题。不容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明晰,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也越来越坚定,但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或部门的具体运作上,还有许多需要认真探讨和完善之处,同样有与时俱进地发展的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固然更加有章可循,制度的执行力也在不断增强,日趋公平公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行为规范逐步形成,但仍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而与时俱进地加以调适,特别是“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并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提升为“决定性作用”,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某种发展和创新。
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艰巨的任务。这不但表现在上述所言的宏观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上,而且表现在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同时还表现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上。我们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点,才能使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改革创新中前进,并且真正做到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是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得非常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他要求人们“锐意进取,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并出台了许多改革新招,着力于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
◆知行一致的推进
坚持“知”与“行”相一致,就是坚持认识
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方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只有坚持知行一致的思想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一系列讲话中,着重强调这种知与行、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坚持“知”与“行”相一致,首先要注重“行”即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真知的来源,也是整个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特别强调了作为最基本实践的物质生产劳动及其重要意义:“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他强调全社会必须坚持崇尚劳动,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坚持“知”与“行”相一致,其次要提倡真抓实干,反对空谈和搞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实在的奋斗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每个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知”与“行”相一致,最后要加强学习,勇于探索,以合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武装、引导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成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学深一些、学透一些,做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表率,要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总结新鲜经验,以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充实、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尤其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和把握。(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