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基层工作环境、对象、要求的不断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得遭遇各种委屈,群众的埋怨、领导的误解在所难免。这就要求处在基层一线的年轻干部要会“忍”,有时甚至要经受误会的考验。事实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受委屈的过程也是年轻干部锻炼成长的过程。学会“忍”的艺术,年轻干部将能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担当大任。
学会“忍”,要正确对待旁人的升迁,要有“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执着。同为年轻干部,起点相差无几,但有的已经官升几级,有的却只能原地踏步。年轻干部被委以重任,工作能力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肯定,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没有提拔就一定吃亏、受委屈了?也不尽然。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谁又能说暂时没有提拔不是好事呢?所以,对于他人升迁而自己没有得到提拔,年轻干部应能“忍”,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因为,这样有利于审视自己。我为什么没有提拔?我身上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年轻干部若能正确地进行反思,改进不足,而非一味怨天尤人,必将日趋成熟。同时,也有利于学习他人。自己没有被提拔,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更清醒地认识被提拔的同时所取得的业绩,学习其长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再者,也有利于打好基础。年轻干部没有被提拔,没必要怨天尤人,而应将其看作自己修炼内功的机会,为今后能够被认可、被提拔重用积蓄力量、夯实基础,做到厚积薄发。
学会“忍”,要正确对待领导的误解,要有“忍得一时之怒,免却百日之忧”的豁达。在平时工作中,年轻干部在面对领导误解时,心理上极易失衡,以致言行失当,使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因此,年轻干部在平日工作中一定要保持豁达的心态,保持心理的平衡。面对领导的误解,要坦然接受。失意不能失态。问题既然已经发生,首先要坦然地接受现实,这一过程虽然很痛苦,却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回避矛盾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冷静”处之也是最好的选择。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此时,年轻干部要坚决克制愤懑、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受到领导误解总会事出有因,要认真分析原因,弄清究竟是自己的问题还是他人的问题,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唯有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再大的误解也抵不过乐观的心态。年轻干部只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放弃信念。毛泽东同志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把眼光放长远些,把得失看轻些,就能很快走出被误解的阴影。
学会“忍”,要正确对待群众的“好心没好报”,要有“有理让三分,冤家也成亲”的热诚。常能听到有些年轻干部抱怨:“我们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好事,为何群众不买账?”“我们勤奋工作,为何群众对我们还有意见?”面对这种“好心没好报”的现象,年轻干部应该怎样对待呢?其实,年轻干部应该认识到,“好心没好报”是可能经常出现的正常现象。人的主观努力与客观效果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自我与他人的认知水平之间,永远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总会存在差距。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践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符合人们的主观愿望,有时两者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好心没好报”现象是会经常出现的。所以,我们应该冷静、客观地分析“好心没好报”的原因。一般来说,原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如果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那就要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如果属于客观方面的原因,那就要胸怀坦荡,处变不惊,坦然地面对这种情况。然而,这也考验年轻干部是否树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在任何情况下,年轻干部都不能忘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唯有如此,我们的工作才能让群众满意。最后,要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工作作风不踏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就是再好的政策、天大的好事,群众也难以接受。要善于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尽可能得到群众的谅解和支持。只有这样,“好心”才能被群众接受,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人生无常,许多时候急切之中反而会生错,耽搁了事情不说,有的竟走向了事物的反面。比如,司马迁被阉受辱后如果想不通,在狱中真的采取了撞墙、割腕、上吊等自杀行为,甭说浩浩《史记》不存,连他自己也会觉得简直窝囊透了呢。在北地牧羊十九年而持汉节不失的苏武,一个人孤苦伶仃,寂寞难耐,独守贫瘠而漫长的时光,渴了饮冰雪,饿了吃毛毡、食草根,没有内心强大的信念作支撑,恐怕早就冻死了,饿毙了,疯癫了,绝不可能等到胜利回国的那一天。
所以说,忍是一种眼光,一种胸怀,一种领悟;忍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一种超凡的意志,一种强大的信念;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一种规则的智慧。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如果遇上不顺心的事或外界刺激,不必悲戚,不用慌张,沉住气,动用艺术的“忍”,相信前面就是蓝蓝的天。
(作者单位:湖北省当阳市玉阳办事处三里港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