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德”一直高度重视,2004年他在《求是》发表《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一文,指出领导干部“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从政先立德,当官要有官德。领导干部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唤起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各个方面阐述了用权讲官德的内涵和要求,既是对中华优秀政德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治党治国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新时代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确立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极为深刻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讲解。第一,共产党人官德的内涵;第二,以中华古代典籍中的“六廉”思想进一步加强对官德的理解;第三,修炼共产党人的官德。
一、共产党人的官德
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干部在这些方面都要过硬,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过得硬。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要阐述以德施政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也就是说,为官者必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
(一)共产党人的官德内涵
第一,“为民”是官德的核心。必须明确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赋予的,理应心里想着人民,胸中装着人民,切实把权力用来为民服务,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务实”是官德的基础。惟有务实才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图虚名,勇于探索,敢于攻坚,扎扎实实地为民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第三,“清廉”是官德的内在要求。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用权讲官德,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其一,依法用权。自觉在法治轨道上用权,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在法治之下用权,将依法用权落实到厉行法治、依法办事的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其二,以德用权。在行使公共权力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按照民意把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告诉人民,落实下去。《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的“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也告诉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爱民利民的思想。其三,廉洁用权。廉洁是对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官德的重要内容。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官德与廉洁高度一致。讲官德必然要求讲廉洁,不廉洁就不可能有官德,这是古今如一的道理。做共产党的“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领导干部用权讲官德,就必须争当廉洁奉公的表率。
(二)用权讲官德应把握好六个关键点
第一,用权讲官德,就要执政为民,要为人民掌好权和用好权。
第二,用权讲官德,就要努力提高自己行使职权的能力,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第三,用权讲官德,就要廉洁奉公,不廉洁就不可能有官德。
第四,用权讲官德,就要健全法制作为保障。官德建设在强调自觉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与法制等强制手段的配合;在强调自律的同时,更应该强调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第五,用权讲官德,就要自强不息、善始善终。从小事做起,善于“积善成德”,要慎初,走好第一步;要慎独,在独处时也要谨慎;要慎微,防微杜渐,坚守初心,始终如一。
第六,用权讲官德,就要社会交往讲原则。也就是说,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以德会友,多与普通群众交朋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