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随州市委宣传部共同在随州举办炎帝神农勤廉文化研讨会。全国各地的130余人与会,收到论文200余篇。专家学者对炎帝神农勤廉文化精神实质、核心内涵、历史传承、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炎帝神农勤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与会者一致认为,炎帝神农勤廉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源泉。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勤政的表率、廉政的典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张希清教授指出,在随州研究炎帝神农勤廉文化可谓地利、人和兼备。炎帝的八大功绩,如仁爱为民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勤奋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实质上都是勤政廉政的表现。勤廉是中国古代的为官箴言,意在强调为官为政须尽心尽力,殷勤恭谨,体恤民生疾苦。“清、慎、勤”三字被联系在一起是三国时期,因为此三字富有哲理和警示作用,后来成为为官第一箴言。南宋真德秀常以“莅事以勤”告诫自己,并指出“廉、仁、公、勤”是为官四事。明代思想家吕坤则认为,一个官员若仅仅做到廉洁,却没有做到勤政,导致“万事废弛,分毫无益于民,也逃不得‘尸位素餐’四字”。张希清建议加强勤廉文化建设要具体化、载体化,将勤廉文化落实到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中去。
炎帝神农勤廉文化对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纪委监察部驻文化部纪检组监察局陈锋博士认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勤劳是民族传统、清官品德、兴盛之道;在党的建设史上,克己奉公、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始终是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干部勤政与廉政,既是作风导向,也为制度规范。他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深刻理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现实价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借鉴炎帝神农勤廉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
与会者认为,勤廉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为推进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挖掘勤廉文化精华,打造炎帝神农廉政文化品牌,是推进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王兆雷教授认为,勤廉文化是一种经过历史沉淀、时间考验、人民认可的价值观,作为党政干部更要坚守,并且要将勤廉作为价值自律的行为方式运用在工作和实践中。以党风带政风,以政风带民风。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急群众所急,思群众所思,忧群众所忧,党政干部应该是勤廉的践行者,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北京市委巡视组李强认为,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通过深入挖掘炎帝神农精神资源,科学借鉴其中有启迪作用和教育意义的廉洁文化因子,与当代廉政文化建设巧妙结合,打造廉政文化品牌,既继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彰显了现代价值,又对廉政文化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增强了廉政文化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廉政文化建设中古为今用的创新之举,其经验和做法值得研究推广。
传承勤廉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金厚鹏认为,仁爱为民的勤廉精神是炎帝神农思想的本源,是其行为的出发点。要从本质上全面、准确地把握炎帝神农勤廉精神的精髓。勤廉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又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追求,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为官做人,都要发扬炎帝神农无私奉献、勤谨务实的精神,共同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与会者还建议,发挥好炎帝神农勤廉文化教育基地的功能。建立炎帝神农勤廉文化资源库,提高勤廉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将炎帝神农勤廉文化建设贯穿于景区建设、文化教育、干部培养等工作中;整理相关故事、名句、绘画、雕塑等历史人文资源,创作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勤廉文艺作品,形成加强炎帝神农勤廉文化建设的社会合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