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群众认可是考“官”指挥棒

安徽:群众认可是考“官”指挥棒

核心提示:中央首次提出纠正“唯GDP论英雄”,旨在向全国发出信号,中组部将重建干部考评体系,要拿“唯GDP论英雄”开刀。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历来从严要求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廉洁问题、能力问题等,也历来警惕干部队伍出现脱离群众、追求享乐、以权谋私等问题。

日前,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中央有关部门不能单纯依此衡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发展成效,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能简单地依此评定下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和考核等次,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中央首次提出纠正“唯GDP论英雄”,旨在向全国发出信号,中组部将重建干部考评体系,要拿“唯GDP论英雄”开刀。

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历来从严要求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廉洁问题、能力问题等,也历来警惕干部队伍出现脱离群众、追求享乐、以权谋私等问题。应该说,执政党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能够受到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爱戴,与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是分不开的。

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近些年,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部分地方官员在推动经济发展建设中暴露出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搞好大喜功的政绩工程;侵犯民众的合法权益;跑官要官、“带病上岗”、“带病提拔”现象时常发生等。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官员在施政和决策时,缺乏群众监督,最能从切身体会中了解各地领导政绩的人民群众,往往没有发言权。

这次中央首次提出纠正“唯GDP论英雄”的官员考评体系,强调扩大考核民主和增加透明度,就是要通过落实广大群众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倒逼”党员干部干大事、干实事、干群众满意的事。“谁英雄、谁好汉,GDP面前比比看”的片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已成明日黄花。

新亮点就是号令。可以看出,制度化考“官”新体系,对干部的考核内容更强调民生,而不是单看GDP的增速有多快,对干部的考核过程更强调民主,对干部的考核结果更强调体现民意。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需要有一批“敢想、敢闯、敢干”的发展经济的干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利益日益分化,利益群体日益多样化,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急剧上升,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中国经济社会急需转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轨道,需要选拔善于处理利益关系、善于推进科学发展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上来。官员考评新机制无疑是适应这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要求的产物。

笔者认为,“民生”着眼的是“干部应做什么”,“民主”着眼的是“科学考评干部所做工作的途径”,“民意”着眼的是“干部所做工作优劣的判断标准”。民生、民主、民意“三位一体”,是对官员考评新机制这条链条上不可分割的三个有机环节;三个环节以科学发展观这条思想红线贯穿,就构成了当今官员考评体系的“三民”原则。

更加注重民生是推动干部实践“以人为本”的着力点。改善和发展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直接关系到中国民众的生活;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增长;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执政的满意度。

??关注民生问题,是执政党的自然选择。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明确提出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这种考核内容导向上的调整,就是要求干部对自己“要做什么事”不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为干部工作提供指南。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当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国官员考评新机制“三民”原则的深刻意义,始终把重民生当着一种责任,把讲民主当着一种境界,把合民意当着一种追求,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为人民干事,干好人民的事,干人民满意的事。考“官”新体系,民众欢迎官员愁,在各级地方贯彻执行过程中,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尚待实践检验。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交通运输局)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