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干部:红背篼背出鱼水情

背篼干部:红背篼背出鱼水情

核心提示:多年来,无论是炎热酷暑、还是天寒地冻,面对险路陡坡,“背篼干部”都风雨无阻,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与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群众也把他们当成了家里人。花万周说:“现在群众见到干部总会热情地邀请到家中坐一坐、聊一聊,拿出自家最好的东西来盛情款待。”

“一袋肥料累倒一个壮汉,一包盐巴要走一整天”,这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敦操乡的真实写照。敦操乡地处麻山腹地,还有17个村民组不通公路,许多老百姓购买物资都是肩挑背扛。从最远的村寨到乡政府,往返要走8个多小时山路,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在这里的大山深处,有一群“背篼干部”,他们在走村串寨开展工作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老百姓捎带生活物资、办些实事。多年来,这种做法已经成为乡、村干部的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要是下村没有帮群众捎带点东西,他们就会觉得少干了什么事;要是一段时间没有下村到老百姓家里坐一坐、聊一聊,他们心里就会感到不踏实。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敦操乡干部就开始利用下村工作的时机帮助群众捎带生活用品,从最初带一两包烟,到后来捎带油盐酱醋等各种生活用品。带的东西多了,工具也从帆布包换成了背篼,渐渐地,这群干部有了一个亲切的名字——“背篼干部”。如今,乡里给干部统一配发的红背篼成了活跃在田间地头的一道风景线。

除了捎带生活用品,代办低保、代取存款等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村民只要打一个电话,也都能得到及时解决。打召村川洞组的“五保”老人梁猫妹双目失明,包点干部梁东元就担负起了照顾她生活的担子。来的次数多了,老人现在一听脚步声就知道是梁东元。格无组11岁的孤儿金良明意外受伤骨折,包点干部郑桂仙连夜带他到县医院治疗。在医院照看了他一个多星期直至出院,同室的病友、病友家属和医生都以为她们是母子……

“背篼干部”用热情影响群众,解决了群众的生活困难,也促进了全乡产业的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背篼干部”起初发动党员作示范,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时很多人并不支持,但他们不放弃,一家一家做工作,终于得到了认可。敦操村瓜吉组农业种植示范户梁小积说:“去年种植高粱比种植玉米多赚了3000多块,是包点干部花万周瘦了10多斤换来的,没有他的帮助,我哪有这样的收成?”

多年来,无论是炎热酷暑、还是天寒地冻,面对险路陡坡,“背篼干部”都风雨无阻,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与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群众也把他们当成了家里人。花万周说:“现在群众见到干部总会热情地邀请到家中坐一坐、聊一聊,拿出自家最好的东西来盛情款待。”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