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差异意识
所谓差异意识就是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指出:“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09页。)“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11页。) 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及分别对革命态度的分析,就是毛泽东差异意识的经典体现。
用差异意识认识金融工作,就是认识我国金融工作发展的不平衡。当前,我国金融工作存在十个不平衡:一是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二是东中西部金融发展不平衡,三是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四是直接金融、间接金融发展不平衡,五是金融创新水平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平衡,六是金融监管水平与防范风险要求不平衡,七是金融业发展速度与人才供应不平衡,八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与金融企业的管理水平、体制机制、金融文化、金融理论建设不平衡,九是中国金融实力和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规则制定权及其他参与权上的不平衡,十是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平衡。按差异意识认识这些不平衡,才能解决不平衡。
七、反证意识
反证意识就是既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看到另一面,特别是看到有问题的一面。这就是毛泽东始终倡导的“两点论”。反证意识也可以理解为转化意识。反证意识是转化的认识前提,转化是反证意识的行为结果。毛泽东常讲事物总是要走向反面的,“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27页。)。他认为走向反面的机制,是原先处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被原先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矛盾一方取代。此即“物极必反”。他曾引用三国魏人李康的话说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出于众,人必非之。”又引用李固遗黄琼书中的话:“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阳春白雪,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毛泽东的反证意识常以“既要……又要……”的句式来表述。如既要当先生,又要当学生;既要藐视敌人,又要重视敌人;既要民主,又要集中;既要自由,又要纪律;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既要削弱山头,又要照顾山头;既要吸取精华,又要剔除糟粕等等。毛泽东总结规律得出两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他因此凡事往好处努力,往坏处打算,甚至常常往最坏处打算。
对于金融工作来说,反证意识就是既看到事情的正面又要看到事情的反面。受毛泽东反证意识的影响,我在《金融企业家的“十个思维”》一文中曾提到金融工作逆向思维的观点,难要看到易,易要看到难;起要看到落,落要看到起。在我的具体工作中,六年前我被中央派到中国光大集团,当时企业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受反证意识和转化意识的影响,我认为企业在困难中既有不利因素,也存在人心思变的有利因素,“难到极处就是易”,这种人心思变的因素,调动得好就能促进企业向好的方向转化。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光大已经弥补了全部历史亏损,资产增长了4倍,年利润达到300多亿元。同样,按反证意识思考我们的金融工作,几十年来我们的金融运行是波浪式前进的。在波浪式前进中,有时越处于波峰就越容易转化成波谷,越处于波谷就越有可能转化成波峰。因此,我认为在当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假设按一、二、三、四、五站队,我们要多站在二、三位,少站一、四位,不可站第五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