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德刚:毛泽东谈党的理论队伍建设(4)

倪德刚:毛泽东谈党的理论队伍建设(4)

(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怕什么的,任何人也不怕。马克思主义者也有怕这怕那的。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里,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大家、名家很多,由信仰、坚信到反戈一击的行行色色的人物多如牛毛。为什么会如此呢?关键是“怕”字。一是有的怕马克思主义不管用。信了一阵子,在实践中没有用好或不会用,背叛了,成了反马克思主义者。二是有的怕马克思主义过时。瞧瞧书本,看看现实,一瞧一看,对不上号,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过时的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呢?相信别的“主义”了。三是有的怕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每一次发展都引发一场反马克思主义的浪潮。也自然淘汰了一批批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反的和淘汰的,有两个极端的理念:一个极端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是放之四海的普遍真理。这个绝对和普遍的真理,不能动、不能变、不能发展。动了、变了、发展了就是背叛,总是坚信原本的东西,死抱着本本不放。这些极左的以维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自居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祸害。另一个极端是,认为凡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一切新东西,都不是马克思主义。对新东西总觉得不对劲、不顺眼、不对味。或指责或谩骂,与新东西格格不入。一句话,新东西统统是“修正主义”货色。当然,还有怕新情况、新问题、新难题;更有怕“风浪”、“风波”、“剧变”,等等。

毛泽东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怕什么的,任何人也不怕。不怕别人整不整,顶多没有饭吃,讨饭,挨整,坐班房,杀头,受冤枉。我没有讨过饭。要革命,不准备杀头是不行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54页》你看,毛泽东用词用得多准确,他用“真正”二字。不真正,当然怕这怕那;真正,就什么也怕。

所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有什么困难值得怕的呢!尤其是今天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四)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毛泽东说:“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3页)“鲁迅不是共产党员,他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他用了一番功夫研究,又经过自己的实践,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特别是他后期的杂文,很有力量。他的杂文有力量,就在于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53页)

不是共产党员能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呢?当然能,毛泽东就称赞鲁迅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说鲁迅是马克思主义者呢?就是因为他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就是说,只要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可确认为马克思主义者。

由此推之,不论什么人,只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认识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只要全面、联系地处理问题,认识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只要客观、辩证地处理问题,认识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者,等等。看来,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不难,难的事要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成为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者。

(五)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学过《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人印象最深刻之一的,就是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结尾的那段诗情奔放的话:“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06页)尤其是后三句,“文革”时流行最广,背诵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句句诗情画意。在此想谈的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这一论断。

古今中外的改革都不容易,没有哪朝哪代,哪个国家的改革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像中国今天的改革,所处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而又万变,所解决的国内问题极其繁重而又艰巨。我们已经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并总体上完成了前两步的使命,完成第三步的使命还很艰难,还会遇到很多、很大的困难。改革开放35年了,三十而立之际年应该下结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毛泽东1938年真诚地说:“事情是不断变化的,今天要把将来的事情统统描写出来,是不可能的,这样要求与空想社会主义差不多。凭空捏造的乌托邦,我们是不赞成的,科学地来看事情就不是如此。由旧中国到新中国,如何到法?具体的内容今天不能完全描写出来,但其大的方向是可以指出的。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这是历史变化过程所决定了的。”(《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05页)

毛泽东1957年诚恳地说:“一切事情开头的时候总是心中无数的。打游击战,打以前,我们就连想也没有想过,后来逼上梁山,非打不可,只好硬着头皮打下去。当然,打仗这件事情不是好玩的,但是打下去慢慢就熟悉了。对于新出现的问题,谁人心中有数呢?我也心中无数。就拿朝鲜战争来说吧,打美帝国主义就和打日本帝国主义不相同,最初也是心中无数的,打了一两仗,心中有数了。现在我们要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不像过去搞阶级斗争(当然也夹杂一些阶级斗争),心中无数是很自然的。无数并不要紧,我们可以把问题好好研究一下。谈社会主义的书出了那么多,教人们怎样去具体地搞社会主义的书,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还没有;也有些书把社会主义社会的东西什么都写出来,但那是空想的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有些事情还没有出现,虽然可以预料,却不等于能够具体地提出解决的方针和办法。”(《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0页)

马克思主义者,何止这五类、五种?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希望是:“能够有比较多的人接受马克思主义,能够有比较多的人通过工作和生活的实践,通过阶级斗争的实践、生产实践、科学的实践,懂得比较多的马克思主义,这样就好了。这是我们的希望。”《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0页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要求是:“在现状中看出缺点,同时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这才是革命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有这样的精神。”(《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22页)

有了这些“者”,这些“者”越多,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就越强大,越强大,中国梦就越能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